凈諸業障菩薩章
唐佛陀多罗译,《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佛祖釋迦牟尼宣說完畢偈語後,凈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他走到佛祖面前,用自己的頭頂觸摸佛祖的腳面,然後起立右轉,圍著佛祖繞了三圈,又長跪在地雙手合掌對佛祖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您為我們廣泛地解說了許多不可思議的道理和如來因地修行的情況,讓諸位菩薩和大眾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知識和感受,看見了您在剎那間為我們展現的歴經恆河沙粒數一樣多的時間內的修行功德,說明了勤勤苦修的境界和一切功用,只是剎那之間的一個念頭而已。我們諸位菩薩和大眾,深深地感到欣慰和慶喜。世尊!如果這個覺悟心本來自性清凈,那麽,它是因為什麽而汙染的?又因為什麽而使諸眾生感到迷惑苦悶而不得深入呢?惟願世尊您再次廣泛地為我們開悟,使我們真正能夠得到佛法的法性,使我們與會的菩薩和法眾以及末世眾生,在未來的修行中,不受迷惑,能看清楚其中精要。凈諸業障菩薩乞請完畢後,將五體投地,對佛祖再行禮拜,如是反復了三次,以錶達他的虔誠之請。
凈諸業障菩薩乞請禮拜完畢後,佛世尊便開口對他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妳能為諸位大眾和末世眾生,咨問如來這樣的方便法門,現在妳們仔細聽著,我將為妳們解說。
凈諸業障菩薩聽佛祖釋迦牟尼將要說法,為能親自得到佛祖的教誨,內心充滿歡喜。諸位菩薩和與會的法眾,也都鴉雀無聲,默默地聽佛祖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之際以來,就一直堅持地認為有“我”、“人”、“眾生”及“壽命”等,把這四種顛倒的認識,執住為實有自我的自體。由於有了把自我看做實體的認識,便產生了憎惡和愛戀的兩種境界。這就等於在認為我有虛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重執住境界的虛妄;這二重虛妄,使眾生生起了冥行妄做造業的活動;有了這種冥行妄做的造業,自然會有妄誕的認識,使眾生始終都在這種妄誕的認識中生死輪回流轉。有人厭惡這種生死輪回流轉,想求得解脫,反而又虛妄地執住於涅槃,最終因之不能得入圓滿清凈覺悟的境界。所有這一切,併不是圓滿清凈覺悟自性拒絕眾生能夠得入清凈境界,而是因為執住有什麽是覺悟的見解,自認為能夠入於清凈境界,所以才被拒絕於門外;那些能夠進入清凈境界的人,也不是清凈覺悟自性的進入。這說明能否進入與覺性本身沒有關繫。所以,一個修行的人動念和息念,都是因為迷惘而不清的緣故。為什麽呢?由於在無始之際就生起了無明的本源,作為自己的主宰。一切眾生,生來就缺乏智慧的眼力,他的身心都受無明的主宰,這就像有人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會自我斷送生命一樣。因而就應該知道,有了對“自我”的貪愛,“自我”就會迎合隨順他本人;如果相對於自我的身心,不去迎合隨順“自我”,此人就會生起憎惡和怨恨的心態,有了怨恨和愛戀的心態,恰恰又助長培養了無明。正是世俗的人們不斷地帶著憎恨和愛戀兩種心態,又不斷地去追求成佛之道。結果他們當然不能得入清凈有所成就。
善男子!什麽叫做我相呢?諸位眾生心裏想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為我相。比如說有的人身子骨強壯,調養得也不錯,自我感覺便舒適,當他出神的時候,會全然忘掉自我的存在,他的四肢活動併不自覺,所以行為動作就顯得怪異;這時,如果有人用針艾稍稍地給他施以調治和刺激,他馬上就會做出反映,會思忖誰在刺激我,這樣便會找回自我。這就說明是通過求證尋取,然後才顯現出我的存在。這也是不捨自我的情形。善男子!眾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到了如來境界,併且最後達到了清凈涅槃的境界,但這仍然是不離我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人相呢?諸位眾生的心裏所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為人相。善男子!證悟到有自我的人,就不會再去認識自我,他要求所能悟到的是非我,這也是如此情況。他即使是所悟到的已經超越了一切想要證獲的東西,畢竟還是不離人相。善男子!眾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得了圓滿覺悟涅槃,但都是自我,他心裏若有少許覺悟,就竭盡全力想說明所證得的理由,但這仍然是不離人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眾生相呢?諸位眾生依靠自己的心去證悟不能得到的東西,被稱為眾生相。善男子!比如有人這樣說:我是眾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所說的眾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為什麽不是我呢?因為如果我是眾生,那麽我就不應該只是單個的我;為什麽又不是他呢?因為我才是眾生,而不是說他是眾生。善男子!一旦諸位眾生證悟到的都是我,而我這個人相還有沒有被證悟到的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超出我之外的東西,這就被稱為眾生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壽命相呢?諸位眾生心中觀照清凈,覺察能夠了知的東西,被稱為壽命相。世間一切因人為的活動而生起的世俗智慧,是不能自己去認識自己的,就像命根一樣,自己不能除掉自己。善男子!如果眾生的心能夠照見一切,那麽,一切獲得覺悟的東西,都是世俗的塵垢,因為真正的覺悟是要去除覺的對象,這個對象是不離塵垢的。比如用熱水來融化冰塊,冰塊被融後不再存在了,只有熱水了,但沒有冰以外的水,也沒有水以外的冰。存思我、覺悟我,也是這樣,因為沒有存思我之外的我,也沒有覺悟我之外的我,它們無非都是執著於我而已。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解以上宣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固執常、樂、我、凈四種顛倒的認識,雖然他們歴經仟萬年的時間,仍然勤勤懇懇地苦苦修道,但這些都是具有生、住、異、滅變化的有為法而已,最終仍然不能成就神聖的正果,因此才稱其為末世時期的正法。這為什麽呢?因為認為一切都以我為中樞,以為是我去涅槃,有證得又有悟得,所以就說是有了成就。這就和有人認盜賊為兒子一樣,他家的財寶再多,終究也是不能守得住的。這又是為什麽呢?既然有了我的愛的欲望,就會去愛戀涅槃,實際上是制伏了愛的根源,才是涅槃的境界;又如有了憎我的欲望,就會去憎惡生死輪回,卻不知愛戀才是生死輪回真正的根源,而是利用憎惡來試圖擺脫生死輪回,仍然可以說不能達到解脫境界。那麽,怎樣才能真正知道法是不能解脫的呢?善男子!未來世欲修習菩薩正覺的眾生,以自己所能夠得到一點點的證解,就自認為獲得了清凈境界,實際上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斷盡我相。如果再有人出來贊嘆誇獎這種修習,就會使他心生歡喜,便去要廣濟普度眾生;如果又有人出來誹謗詆毀這種修習和由這種修習所得到的成就,又會使他心中生起 瞋恚之毒。由此可以看出,我相是相當頑固的執持,它潛伏於眾生的種子識之中,有機會就要擾戲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諸根,而且這種擾戲諸根的功用從不間斷。
善男子!妳們若想修習正道,就不能不首先除掉我相。若不除掉我相,就不能得以進入清凈覺悟的境界。
善男子!如果知道了我相的自性原本是空,也就不會有人能夠毀掉我了;若是還有一些關於我的說法,說明我還是沒有被徹底斷除。對眾生相、壽命相的解空分析,也應該是這樣的。
善男子!末世眾生仍然把四種顛倒的病相說成是佛法,所以被稱為可憐憫之人。他們雖然勤勤懇懇地精進修行,但這只能是更增加了病態,正因為如此,像他們這樣的人是不能入悟清凈境界的。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解這四種顛倒的妄相,即使他們能以如來的證悟和行事作為自己修行的標准,但最後還是不能取得成就。或者還有一些眾生,沒有得到解脫,卻聲稱自己已經得到了,沒有獲得證悟,卻自稱已經證悟;見到比自己修行有成就的人,心裏便生起嫉妒。由於這類眾生,沒有斷掉我愛,所以也不能入悟清凈境界。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能夠成道的願望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們不願求取根本悟解,而只是滿足於多聽些義理,認為這樣自有好處。這其實只會增長了關於我的執見,反而阻礙了修行。所以,一切眾生應當精進勤奮地降伏煩惱,生起巨大勇猛的心識,讓未證得的得以證悟,未斷盡的得以斷盡。這樣,即使貪、瞋、愛、慢、諂、曲、嫉妒等都處在有利於它們存在的環境中,也不會生起泛濫,使他相我相恩愛憎恨一切歸於寂滅。佛認為這樣的人,才能使我的欲望漸漸滅盡,成就漸漸積成,即使在求教於善知識的幫助時,也不會墮於不正確的邪見之中。如果這種人在求別人幫助時,又生出憎恨和愛戀,就不能入悟清凈覺悟的空寂大海。
世尊宣說完畢後,為了再次強調他的說法,於是又用偈語總結道:
凈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凈諸業障菩薩乞請禮拜完畢後,佛世尊便開口對他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妳能為諸位大眾和末世眾生,咨問如來這樣的方便法門,現在妳們仔細聽著,我將為妳們解說。
凈諸業障菩薩聽佛祖釋迦牟尼將要說法,為能親自得到佛祖的教誨,內心充滿歡喜。諸位菩薩和與會的法眾,也都鴉雀無聲,默默地聽佛祖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之際以來,就一直堅持地認為有“我”、“人”、“眾生”及“壽命”等,把這四種顛倒的認識,執住為實有自我的自體。由於有了把自我看做實體的認識,便產生了憎惡和愛戀的兩種境界。這就等於在認為我有虛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重執住境界的虛妄;這二重虛妄,使眾生生起了冥行妄做造業的活動;有了這種冥行妄做的造業,自然會有妄誕的認識,使眾生始終都在這種妄誕的認識中生死輪回流轉。有人厭惡這種生死輪回流轉,想求得解脫,反而又虛妄地執住於涅槃,最終因之不能得入圓滿清凈覺悟的境界。所有這一切,併不是圓滿清凈覺悟自性拒絕眾生能夠得入清凈境界,而是因為執住有什麽是覺悟的見解,自認為能夠入於清凈境界,所以才被拒絕於門外;那些能夠進入清凈境界的人,也不是清凈覺悟自性的進入。這說明能否進入與覺性本身沒有關繫。所以,一個修行的人動念和息念,都是因為迷惘而不清的緣故。為什麽呢?由於在無始之際就生起了無明的本源,作為自己的主宰。一切眾生,生來就缺乏智慧的眼力,他的身心都受無明的主宰,這就像有人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不會自我斷送生命一樣。因而就應該知道,有了對“自我”的貪愛,“自我”就會迎合隨順他本人;如果相對於自我的身心,不去迎合隨順“自我”,此人就會生起憎惡和怨恨的心態,有了怨恨和愛戀的心態,恰恰又助長培養了無明。正是世俗的人們不斷地帶著憎恨和愛戀兩種心態,又不斷地去追求成佛之道。結果他們當然不能得入清凈有所成就。
善男子!什麽叫做我相呢?諸位眾生心裏想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為我相。比如說有的人身子骨強壯,調養得也不錯,自我感覺便舒適,當他出神的時候,會全然忘掉自我的存在,他的四肢活動併不自覺,所以行為動作就顯得怪異;這時,如果有人用針艾稍稍地給他施以調治和刺激,他馬上就會做出反映,會思忖誰在刺激我,這樣便會找回自我。這就說明是通過求證尋取,然後才顯現出我的存在。這也是不捨自我的情形。善男子!眾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到了如來境界,併且最後達到了清凈涅槃的境界,但這仍然是不離我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人相呢?諸位眾生的心裏所去證悟的東西,被稱為人相。善男子!證悟到有自我的人,就不會再去認識自我,他要求所能悟到的是非我,這也是如此情況。他即使是所悟到的已經超越了一切想要證獲的東西,畢竟還是不離人相。善男子!眾生之心若是如此證得了圓滿覺悟涅槃,但都是自我,他心裏若有少許覺悟,就竭盡全力想說明所證得的理由,但這仍然是不離人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眾生相呢?諸位眾生依靠自己的心去證悟不能得到的東西,被稱為眾生相。善男子!比如有人這樣說:我是眾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所說的眾生,既不是我,也不是他。為什麽不是我呢?因為如果我是眾生,那麽我就不應該只是單個的我;為什麽又不是他呢?因為我才是眾生,而不是說他是眾生。善男子!一旦諸位眾生證悟到的都是我,而我這個人相還有沒有被證悟到的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超出我之外的東西,這就被稱為眾生相。
善男子!什麽叫做壽命相呢?諸位眾生心中觀照清凈,覺察能夠了知的東西,被稱為壽命相。世間一切因人為的活動而生起的世俗智慧,是不能自己去認識自己的,就像命根一樣,自己不能除掉自己。善男子!如果眾生的心能夠照見一切,那麽,一切獲得覺悟的東西,都是世俗的塵垢,因為真正的覺悟是要去除覺的對象,這個對象是不離塵垢的。比如用熱水來融化冰塊,冰塊被融後不再存在了,只有熱水了,但沒有冰以外的水,也沒有水以外的冰。存思我、覺悟我,也是這樣,因為沒有存思我之外的我,也沒有覺悟我之外的我,它們無非都是執著於我而已。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解以上宣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固執常、樂、我、凈四種顛倒的認識,雖然他們歴經仟萬年的時間,仍然勤勤懇懇地苦苦修道,但這些都是具有生、住、異、滅變化的有為法而已,最終仍然不能成就神聖的正果,因此才稱其為末世時期的正法。這為什麽呢?因為認為一切都以我為中樞,以為是我去涅槃,有證得又有悟得,所以就說是有了成就。這就和有人認盜賊為兒子一樣,他家的財寶再多,終究也是不能守得住的。這又是為什麽呢?既然有了我的愛的欲望,就會去愛戀涅槃,實際上是制伏了愛的根源,才是涅槃的境界;又如有了憎我的欲望,就會去憎惡生死輪回,卻不知愛戀才是生死輪回真正的根源,而是利用憎惡來試圖擺脫生死輪回,仍然可以說不能達到解脫境界。那麽,怎樣才能真正知道法是不能解脫的呢?善男子!未來世欲修習菩薩正覺的眾生,以自己所能夠得到一點點的證解,就自認為獲得了清凈境界,實際上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斷盡我相。如果再有人出來贊嘆誇獎這種修習,就會使他心生歡喜,便去要廣濟普度眾生;如果又有人出來誹謗詆毀這種修習和由這種修習所得到的成就,又會使他心中生起 瞋恚之毒。由此可以看出,我相是相當頑固的執持,它潛伏於眾生的種子識之中,有機會就要擾戲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諸根,而且這種擾戲諸根的功用從不間斷。
善男子!妳們若想修習正道,就不能不首先除掉我相。若不除掉我相,就不能得以進入清凈覺悟的境界。
善男子!如果知道了我相的自性原本是空,也就不會有人能夠毀掉我了;若是還有一些關於我的說法,說明我還是沒有被徹底斷除。對眾生相、壽命相的解空分析,也應該是這樣的。
善男子!末世眾生仍然把四種顛倒的病相說成是佛法,所以被稱為可憐憫之人。他們雖然勤勤懇懇地精進修行,但這只能是更增加了病態,正因為如此,像他們這樣的人是不能入悟清凈境界的。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解這四種顛倒的妄相,即使他們能以如來的證悟和行事作為自己修行的標准,但最後還是不能取得成就。或者還有一些眾生,沒有得到解脫,卻聲稱自己已經得到了,沒有獲得證悟,卻自稱已經證悟;見到比自己修行有成就的人,心裏便生起嫉妒。由於這類眾生,沒有斷掉我愛,所以也不能入悟清凈境界。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能夠成道的願望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們不願求取根本悟解,而只是滿足於多聽些義理,認為這樣自有好處。這其實只會增長了關於我的執見,反而阻礙了修行。所以,一切眾生應當精進勤奮地降伏煩惱,生起巨大勇猛的心識,讓未證得的得以證悟,未斷盡的得以斷盡。這樣,即使貪、瞋、愛、慢、諂、曲、嫉妒等都處在有利於它們存在的環境中,也不會生起泛濫,使他相我相恩愛憎恨一切歸於寂滅。佛認為這樣的人,才能使我的欲望漸漸滅盡,成就漸漸積成,即使在求教於善知識的幫助時,也不會墮於不正確的邪見之中。如果這種人在求別人幫助時,又生出憎恨和愛戀,就不能入悟清凈覺悟的空寂大海。
世尊宣說完畢後,為了再次強調他的說法,於是又用偈語總結道:
凈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