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品第七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其譯名分別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羅、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於闐(今新疆和田)僧人實叉難陀。各譯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於求那跋陀羅的譯本最早,更接近本經的原始義,因此流傳廣、影響大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來何故為阿羅漢授無上正等正覺記?何故又說有無涅槃法之眾生,不能成佛?又何故說從初得佛道至涅槃不說一字?又何故說如來常無覺無觀?又說佛事皆是應化而作?又說諸識剎那變現?又何故說金剛力士常隨從護衛?何故既言有眾生得涅槃,而卻又說本際不可知?何故佛初成道時有諸魔擾亂事?何故旃遮婆羅門女曾謗於佛?何故佛曾有乞不到食,空鉢而回等事?世算既有這等業障,為何得成佛智?既得佛智成佛了,為何又不離此種種過失?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為妳解說。大慧,我為那些自以為證涅槃便是成佛之聲聞方便說與之授記,目的是讓其進修菩薩行。凡是有菩薩心、樂求聲聞涅槃者,我令其捨是心而進修大乘,所以方便說與授記,而且是化身佛給應化的聲聞授記,併不是法性佛所給的授記。大慧,給聲聞授記是方便說。大慧,佛典所言佛與二乘無差別者,只就斷除煩惱障說,非指所知障。斷除所知障,要見法無我性時,才會清凈。煩惱障者,只見人無我,只有捨離七轉識,斷除諸法障礙藏識習氣等,才是究竟清凈。
大慧,我依本然常住之法故作此說,非與前佛所說有異,雖然語言平等,但言語生滅無有自性。大慧,如來正知,無有妄念,不待思慮然後為眾生說法,如來久已斷三界之一切見思煩惱、二種生死(即分段生死和不思議變易生死),斷除煩惱、所知二種惑障。
大慧,意及意識、眼識等七種識,以妄想習氣為因,是剎那無常性,離無漏善,不能往來六道,如來藏性常,能持生死流轉,是涅槃、苦樂之因,凡夫不知,妄著於空。
大慧,化身佛方便現眾生相,有金剛力士隨侍衛護,非法身佛,法身佛離一切形相,二乘外道所不能知,離一切妄想而現受法味之樂,智慧具足,不須金剛力士衛護。一切化身佛不從業生,非是真佛,然依真而起,也不離真佛。譬如陶匠以泥、水等而造器皿等,化身佛也是這樣,眾相具足而演說法,但不能自證聖智所行之境。又,大慧,愚癡凡夫見此身滅,不見未來生,故起斷見,不知藏識念念流註,故起常見,自心妄分別想是其生死本際,所以說本際不可得。離開這種虛妄分別,即得解脫,四住煩惱俱斷,遠離一切過失。
佛說:好好聽著,我當為妳解說。大慧,我為那些自以為證涅槃便是成佛之聲聞方便說與之授記,目的是讓其進修菩薩行。凡是有菩薩心、樂求聲聞涅槃者,我令其捨是心而進修大乘,所以方便說與授記,而且是化身佛給應化的聲聞授記,併不是法性佛所給的授記。大慧,給聲聞授記是方便說。大慧,佛典所言佛與二乘無差別者,只就斷除煩惱障說,非指所知障。斷除所知障,要見法無我性時,才會清凈。煩惱障者,只見人無我,只有捨離七轉識,斷除諸法障礙藏識習氣等,才是究竟清凈。
大慧,我依本然常住之法故作此說,非與前佛所說有異,雖然語言平等,但言語生滅無有自性。大慧,如來正知,無有妄念,不待思慮然後為眾生說法,如來久已斷三界之一切見思煩惱、二種生死(即分段生死和不思議變易生死),斷除煩惱、所知二種惑障。
大慧,意及意識、眼識等七種識,以妄想習氣為因,是剎那無常性,離無漏善,不能往來六道,如來藏性常,能持生死流轉,是涅槃、苦樂之因,凡夫不知,妄著於空。
大慧,化身佛方便現眾生相,有金剛力士隨侍衛護,非法身佛,法身佛離一切形相,二乘外道所不能知,離一切妄想而現受法味之樂,智慧具足,不須金剛力士衛護。一切化身佛不從業生,非是真佛,然依真而起,也不離真佛。譬如陶匠以泥、水等而造器皿等,化身佛也是這樣,眾相具足而演說法,但不能自證聖智所行之境。又,大慧,愚癡凡夫見此身滅,不見未來生,故起斷見,不知藏識念念流註,故起常見,自心妄分別想是其生死本際,所以說本際不可得。離開這種虛妄分別,即得解脫,四住煩惱俱斷,遠離一切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