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楞嚴經》,著名佛教經典。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譯,10卷。般剌密諦在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於廣州的「製止寺〈今光孝寺〉」誦出楞嚴經十卷,時由烏萇國沙門彌伽鑠佉譯語,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居士房融筆受。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清代,章嘉呼圖克圖等將其譯成藏文,並刊有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全帙。在日本,此經亦流傳不斷。
這部經是我親自聽佛陀宣講的。那時,世尊在舍衛國的隻園精舍,與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這當中,有些是成就瞭無漏智的大阿羅漢,有些是具備瞭佛智而住在世間以宏揚佛法的菩薩。他們都以佛智慧超越瞭種種有為事物的束縛,從而能夠在俗世界施行佛的威德儀律,紹繼佛法以摧破世人煩惱,將如來遺訓發揚光大。他們凈化精嚴佛化人生,將佛的威德律儀推廣於凡人生死來往的世界。他們在世間,以無數量的化身顯現佛的智慧,引導世間生靈脫離生死輪回,將現在與未來的眾生從輪回苦海的壓迫之中拯救出來,從而超越世間有為事物的種種壓迫累贅。他們的名字是: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人,他們全都是如來佛的上首弟子。另外,還有無數的辟支、無學等,初入聖道的修行者,以及一些初發心願的修行者,一同來到如來這裡,與各位比丘一道坐禪修學,一齊參與修行後的考察和檢省。來自十方世界的菩薩們,為瞭絕斷心中最後的疑惑,也同來恭請如來為眾生宣示佛法的奧義。這時候,如來上座已畢,就為法會中大眾宣講瞭佛法的深奧密義。一時間法會大眾都得到瞭前所未有的啟發,和美法音響起,傳遍十方諸天各界。數不清的菩薩都聚會到瞭如來這裡,文殊師利菩薩則是他們當中為上首的一位。
那時,有波斯匿王,因為其父的諱日而設齋筵禮諸佛的護佑。他在自巳的宮廷迎候如來,以及各位菩薩,齋筵上擺滿瞭美味珍肴。城裡又有其它長者、居士們,同時也在設齋筵禮諸僧人,他們也期待如來能夠光臨。如來就讓文殊菩薩帶領各位菩薩和阿羅漢去赴齋主們的筵請。隻有如來的弟子阿難,先已接受別處的侍奉,遠遊未歸。既然沒有德高望重的比丘和軌范師一起受請,他也就在施主傢接受最高的供奉,接受導師的稱號瞭。此時阿難正一人在返回的途中,這一天他沒有得到供奉,他就手持食缽,在他駐足的城中沿街乞食。阿難在心裡計劃,待乞到最後一傢施主時,就在那傢接受供奉,不管那傢是否幹凈,也不論那傢是尊貴之姓還是卑賤之姓,他都將施行同等的慈悲關懷予人,都將起意去成就一切眾生的佛性智慧,成就眾生們的無上的功德。此時阿難已經知道如來世尊訶責須菩提和大迦葉,批評他們成就瞭阿羅漢果位,但是仍然不能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他期仰著如來能為他們闡說開示佛的寬容平等的智慧,以引導他們能解脫迷惑怨忿的煩惱。此時阿難正走過城樓,慢慢向街上走去。他儀容莊重嚴慧,恭敬肅穆地按行齋的律儀乞食。就在他乞食到一處淫逸的住所時,他遭遇大魔法,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婆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按到瞭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即將毀壞阿難的持戒之體。
如來已知道阿難遭瞭摩登伽的魔法,於是離筵歸來,波斯匿王各大臣、長者居士們,也都跟隨而來,期待著聆聽佛法要義。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作跏趺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摩登伽女的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瞭如來這裡。阿難見到如來,行禮佛足,悲泣起來。他悔恨自已,久遠以來一向以「多聞」稱名於世,然而並未成就圓滿的道行。阿難懇請十方如來佛,助成他獲至無上智慧,獲至無上止寂禪定,獲至無上正定正覺的修習功夫,以及最為直接的成道法門。當時又有數不清的菩薩,以及十方世界大阿羅漢、緣覺、聲聞等,都願現聆教誨,他們退回自己的座位,領受著佛的至高要義。
如來對阿難說,你與我情誼深厚,我們倆有兄弟般的情份,你在發心求無上智慧之時,在我的佛法現示之中,見到瞭什麼美妙景像,能使你當下舍棄世間的深重恩愛?阿難告訴如來,那時我看到如來之身有三十二種無上美妙之相,其形體澄澈透明如水晶一般。我自已思量,這樣的美妙之相一定不是因愛欲而生出的。為什麼呢?因為色欲之氣粗濁不堪,腥臭交織,膿血雜亂,不能生出這等明凈無暇聚集光明的形體來。我無限期望崇仰,所以跟隨如來出傢修行。如來說:多好啊,阿難。你們應該知道,一切眾生長久以來,就淪入瞭生死的相接相續之中,這都是不知道無生無滅不遷不變的真實心的緣故。心的本性是明凈光潔的,如用之於種種妄念,則這些妄念皆會顛倒不真實,所以就有眾生在生死煩惱中流轉不停息。你要是想修習無上智慧,真正地揭示心性的真實。那麼你應當誠實地回答我的問題。諸天十方的如來佛的修行,都是一樣,能夠脫離生死輪回,這都是以誠心修行的結果。心有誠實,口有誠實,自始自終貫穿修行之中,那麼你的修行就永遠不會產生種種起伏曲拆。
阿難,我現在問你,當初你發心求無上智慧,是因為如來三十二種妙相的緣故,那麼,你是用什麼來看,又是用什麼感到歡喜的呢?阿難告訴如來:世尊,我是用心和眼來感受歡喜的。我的眼看見如來的美妙相,我的心就生起瞭歡喜,於是我發心求無上智慧,誓願舍生棄死。如來又對阿難說:如你所說,真歡喜之處在於心和眼,那麼,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什麼地方,就不能夠制服俗塵生活中的煩勞。就好像一個國王,當他遭到瞭敵人的侵犯,他發兵討伐,就應當知道敵人在哪裡才行。你之所以仍在生死輪回中不得解脫,就是受制於眼和心的緣故。我問你,心與眼現在在什麼地方?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全世界中的蕓蕓眾生,都將能夠識知外界事物的心居留在身體以內,即使是如來的青蓮華眼,也是長在臉上。而這些虛浮不實的眼、耳、鼻、舌等器官,隻是長在我的臉面,但是能知能識的心卻是隱藏在身體內部的。如來又對阿難說:你現在正坐在如來佛的講堂上,你看看隻陀樹林現在在哪裡?阿難回答:世尊,這些重閣迭樓的清凈講堂,就在這隻園裡,那隻陀樹林就在講堂的外邊。如來說:阿難啊!你在這講堂之中,先看見什麼呢?阿難回笞:世尊,我在講堂裡是先看到如來,然後看到大眾,再往外看去,才看見那些林園。如來說:阿難啊!你看見林園,是因為什麼才看見的呢?阿難回答:這大講堂,門窗寬闊,四方洞開,所以我在講堂內能夠看見那些樹林。
這時候,如來佛就在大眾之中伸展出金色手臂,撫摩阿難頭頂,同時開示阿難和諸位大眾:有一個心念止定無散亂無差別的無上境界,其名叫做大佛頂首楞嚴王,達此境界具備瞭萬千法行,諸天十方的如來佛,都由此而歸到佛的大道上來,最後成就瞭無上的佛果,你們仔細聽罷。此時阿難行禮伏拜,領受如來的教誨。
如來對阿難說:就像你所說那樣,你在講堂內,因門窗洞開而能看到遠處的林園,但是也有眾生在講堂上看不到如來,隻能看見講堂外的東西。阿難回答:世尊啊!在講堂內看不到如來,隻看到外面的林園泉水,這不可能。如來說:阿難,你也是這樣的。你的心本來有靈性,是透澈明凈的。如果你眼前現示出來能明白一切事物的心,其實就在你身軀之內,那麼,這時就應先透澈知道身軀的內部。但是,很多處在生死輪轉之中的眾生,是先去看身軀裡面,然後才去觀察外部事物,既使如此,也看不到身軀內的心肝脾胃,看不到指甲毛發在生長,更看不到筋骨血脈的運動流淌。真正的透徹明凈能明白一切之心為什麼不能識知到這些呢?一定是他不能知內,那還談什麼知外呢?所以應當知道,你所說覺悟靈明的心,原是駐在身軀之內,這是不對的。
此時阿難行禮叩首,並對如來說:我聆聽瞭如來宣示的佛法,頓時覺悟瞭我的心,其實是駐在身外的,為什麼呢?就像燈光那樣,燈點亮在室中,就應是先照亮室內,接著才照亮門戶,然後才是照亮庭院。一切眾生,不能識見自身內部,隻能看見自身之外事物,這就像燈光是駐在室外,所以不能照亮室內。明白瞭這點,就不會再有迷惑,就能達到與佛的智見一樣,這大概不會有什麼顛倒妄亂的吧?
如來對阿難說:這些比丘們剛才隨我在城裡乞食行齋,現在回到隻園來,此時我已吃過瞭。你來看看,一個比丘在吃東西,其它人會不會飽呢?阿難回答:其它人不會飽。世尊,這是為什麼呢?這些比丘們雖然都已成就阿羅漢的果位,但是他們各有各的軀體,一人吃飯,其它人怎麼會飽呢?如來對阿難說:如果像你能夠識知的心,其實是在身外,那麼,身體與心各在一處,並不相幹,心所能識知的東西,身體就不能感覺到,身體能感覺到的東西,心卻不能識知。我現在伸手給你,你用眼睛看到它時,你的識知的心能辨別出來嗎?阿難回答:是的,世尊。如來告訴阿難:如果識知之心能夠辨別出來,可見眼和心不是相知相幹的,那為什麼又還要說心是在外呢?所以,你應當知道,你所說能覺能識知的心駐在身外,其實也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就像如來說的,由於不能知內的緣故,所以說心不居於身內。又由於身與心相互認知即能夠相互間不分離的緣故,所以又說心不在身外。現在我想,識知之心是在某個地方。如來說:在什麼地方?阿難說:這種能知之心,即使不能識知內部的事物,但是卻能看見外部事物,那麼,我想這識知之心就像是潛伏在一個根裡般。這好比有人拿水晶碗蓋在眼上,雖然遮住瞭雙眼,但卻不妨礙眼看見東西一樣,識知之心從深根裡生出。見隨即顯現,這個見隨即也就能分別識知事物,這就是說,眼睛看見什麼東西,心就能夠辨別。所以我認為,識知之心所以不能識知內,是因為它在深藏的根裡的緣故,識知之心能夠識知外物而無障礙遮蓋。這也是它潛藏在根裡的緣故。如來告訴阿難:如你所說,識知之心藏在根裡,就像水晶碗蓋著一樣。當人們用水晶蓋在眼前時,就應當看到河流山川,但是,能看得到水晶嗎?阿難說:世尊,當人們用水晶遮在眼前時,實際看到的是水晶。如來告訴阿難:.當你的識知之心與玻璃同在一處,隻看到河山,為什麼看不到眼睛呢?如果看到眼睛,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起,眼睛就是眼前的景像,這時,怎麼能夠看見東西就能夠分辨出來呢?如果不能看到眼睛,為什麼說這識知之心是潛藏在根裡,與玻璃蓋在眼前是一樣的情形呢?所以,你說識知之心潛伏在根裡,與玻璃蓋在眼前一樣,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現在又想,眾生的身體上,內臟等深藏在體內,眼耳等露在外面,深藏即是暗的,外面的則是明的。現在我面對著如來,睜開眼就能看見明,這就叫見外,閉上眼睛看到暗,這就叫見內。這該怎麼解釋呢?如來告訴阿難:當你閉眼看見暗時,這個暗的情景是與眼相對,還是不與眼相對?如果是與眼相對的,那麼暗的情景就應當在眼的前面,為何要說什麼見內呢?如果是見內,那麼,你坐在暗室裡,沒有日、月、燈光,這暗室之中,就都是你的心肺腑臟,而不是與這些事物相對著。如果你不能面對你的心肺腑臟,那你又怎麼能夠看見它們呢?如果離開由外而見,那這識見也是在內相對而見,並沒有什麼見內見外的不同。如果說閉眼看見暗,是說這暗就在身體內部,那麼睜眼看見明,為什麼看不到身體外面的臉呢?如果向外看不到臉,那麼向內也就不能看見內。如果看得到臉,那麼:這識知之心以及眼根必處在虛空之中,哪裡在什麼內呢?如果它們處在虛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體內的東西,而是本來如此存在的東西,現在看見你的臉,就在你的身上,雖然你的眼已知覺到瞭,你的身體卻不能感覺到它們的統一,此時你必定認為身體與眼是分開的兩個知覺,所以應當有兩個識知之心。這就是說,你是一個身體,卻要成就兩個佛。所以你應知道,你所說的見暗即是見內,是不對的。
阿難說:我曾經聆聽如來開示眾人,由於心念的作用,種種事物才生出來,由於事物的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來。現在我在思維,我的思維就是思維本體,這其實也就是我的心的本體,隨著心與它物的遇合,這心則隨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處。如來告訴阿難:你說由於事物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隨著與事物的遇合,心才隨之而存在。但是,如果這個心沒有本體,則無所謂與它物遇合,如果沒有本體而能與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識六種識知之心而無法說清楚瞭。這種說法不對。如果說心有本體,那麼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體,你能覺知到身體的心,是從身體往外出來識知的呢,還是以身外往內去識知的呢?如果是從內往外出來,它應當先看見自己的體內,如果是從外往內進去,那它應當先看到你的臉。阿難說:看見東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識到東西則不是眼的作用,說心看見並不對。如來說:如果眼能夠看見,那麼你坐在房間裡,門能夠看到你嗎?門不能看,那麼不是代表你已經死瞭嗎?如果眼睛還在,應當看得見東西吧。既然能看見東西,為什麼說它已死瞭呢?阿難,你的能知能覺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體,那它是一個本體,還是有許多個本體?它是遍佈在你的身體上呢?還是沒有遍佈在你的身上?如果識知之心隻是一個本體,並且分佈在於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個肢體時,你的四肢應當同時都有感覺,如果能摸到身體的全部,那就應當無所謂摸瞭。如果隻能摸到某個部位,那麼識知之心遍在身體四周就不會成立。如果你的識知之心是許多個本體並且分別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許多個人瞭,倒底哪一個本體是你呢?如果是那個一心遍佈在身體的整體,那你怎麼能夠知道觸摸的身體的哪個部份?如果你是多體之心各遍佈在身上,那你摸頭時,也就等於是在摸腳,但是本來情形是你能知覺到頭,就不能知覺到腳。可是按你所說,你現在卻不這樣。那麼應當知道,心隨著與它物的遇合而存在,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也曾聽到如來與文殊菩薩等人談論到實相問題。那時世尊也說,心既不在內也不在外。就像我所想的,心在內不能有所見,心在外,又不能與我相幹,由於在內無所謂認知.,所以心不會在內。由於身體和心能相知相識,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對的。由心和身,內和外能夠相知,那麼,它是處在內與外的中間吧?如來說:你說心在內外的中間吧?在中間則不會迷惑,應當確有一個地方。但是,你指出中間,這中間又在哪裡?中間是在它在的地方呢?還是就在身上?如果就在身上,那它在身體表面上,就不能說它是在中間。如果它在身體的中間,就同在內一樣,也不是在中間。如果有所在之處,那就應當能標示出來,如果在無所標示的地方,那就等於沒有這個地方。此時,即使有標示,這標示也是無固定場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像人就是一個標示,這標示是中的時候,如果從東面看他,他則處在西面,從南面看他,他則處在北面。標示之物已然如此混亂模糊,心更是會雜亂無章瞭。阿難說:我說的中,不是這兩種,正如世尊所說,眼睛所以能夠以事物為緣而發生作用,那是因為當中生出瞭眼睛的識知作用。眼睛能分別認知事物,事物本來沒有認知,由於識知產生在它那裡,心也就處在那裡瞭。如來說:你的心如果處在「根」和事物世界之中間,那麼,這個心的本體是兼連「根」和「塵」兩端呢?或者不兼連根、塵兩端?如果這個心體兼連根塵兩端,那麼,事物世界體多雜亂,事物又不是心的本體,因此它們勢必矛盾對立,哪裡還能說什麼持中呢!既然不是兼連二體,那麼,心就不能去認知事物,心也就失去瞭自己的體性,中也就沒有任何標志瞭。所以你應當知道,說心在內外的中間,也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以前我曾看到世尊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起宏揚佛法,常常說道,心的知覺認識的本性、,既不在內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不在一切地方,心不執著在一切事物之上,這就是心的本性,那麼我不執著於一切之上,這算不算心的本性呢?如來告訴阿難:你說心的知覺認識本性不在一切地方,世間這所有的天上地下水中一切事物,你都不去執著在其中,那麼你的心是在還是不在呢?你的心不在就如龜殼上長毛、兔頭上長角完全空無所有,那還說什麼執著不執著呢?說不執著,就不能說它不在,沒有任何形態外相才是不在,隻要不是空無的就會有形態外相,有外相就是在,這時還說什麼不執著一切事物?所以應當知道,認定不執著一切事物就是知覺認識心的本性,這也是不對的。
這時候,阿難在大眾中從座上站起來,裸出右肩,跪下右膝,合掌敬禮,恭敬地對如來說:我是如來最小的弟子,一向得到如來的慈愛,現在雖然出傢瞭,但是仍然依持如來的憐愛而驕傲放縱,既使是博學多聞,仍然沒有達到解脫一切煩惱的無上果位,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羅魔咒,反而被其傷害,陷在淫室之中。這都是由於不能真知佛的真心境界的結果。祈望世尊發大慈大悲憐心,為我們指引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讓一切斷絕善行或一切不成佛者,墮入那惡濁之地去吧!說完後,阿難即匍伏在地,與在場眾人一起衷心祈求如來的教誨。
這時,隻見如來佛的臉上放射出奇光異彩,像千百個太陽那樣明亮閃耀。一時,普天之下,大地震動,萬眾和悅,十方世界如微塵一樣多的的國土上,一瞬間現出佛的威儀神明,所有世界融合成為一個佛的世界,這當中所有大菩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頂禮合掌,聆聽佛的教誨。
如來對阿難說:一切眾生從久遠以來,就有種種的妄想狂念和煩惱,造成種種惡欲的根柢,它們相集相聚在一起,至使各位修行求解脫之人,不能成就佛的無上智慧,隻能造就像聲聞、緣覺那樣的修行人以及種種旁門左道乃至魔法鬼術的邪術。這都是因為不能知道有兩種根本的緣故。胡塗雜亂的修行,就像煮食河沙作為美味一樣,既使經歷瞭萬千劫後,也終究不能成功。是哪兩種根本呢?阿難,第一種是無始以來的生死根本,就是你與眾人都以依持外物的認知心,自以為就是生死的本性。第二種是開始以來的菩提涅槃的清凈本休,就是你與眾人的一切識本來精粹光明,能產生攀緣一切的能力,而唯獨對這個本來精粹光明的識,攀緣的力量卻不能達到它,結果自然就是自己遺棄瞭本來明澈的本性,雖然時時勤苦修習,終究不能有所覺悟,不免就會陷入那些各種不同的生死惡趣之中。
阿難,你要超入無上正等正定的道路,發願要拔脫生死苦海,那麼,現在我再問你。說罷,如來舉起金色手臂,收屈起五輪手指,對阿難說:你能看見嗎?阿難回答:能看見。如來說:你看見什麼?阿難回答:我看見到如來佛,舉臂屈指握為光明拳,照耀著我的心和眼。如來說:你用什麼看見的?阿難回答:我和大傢一樣,都是用眼看見的。如來告訴阿難:你回答我,如來握光明拳照耀你的心和眼,你的眼可以看見,你又以什麼為心來知道我的拳光呢?阿難回答:如來要我印證心在哪裡,那我用心去仔細推究,這個能推究尋找的,就是心瞭。如來說:亂說,阿難,這個心不是你的心。阿難聽後寂然不語,退座合掌,然後站起來對如來說: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它是什麼呢?如來告訴阿難:這個心是根塵妄念的所思所想,它迷惑瞭你的真性,你從無始無根源處以至現在,都在認賊為子,以致於失去瞭你的本真心性,所以隻能墮入生死輪轉之中不能拔除。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一向愛憐弟子,因為弟子一心向佛所以出傢。弟子向來以心供奉如來,不論在任何地方,都侍奉諸佛和各位得佛智慧之人,弟子修行勇猛精進,且不畏一切艱難,都是憑著這個心去做的,即使是歪曲瞭佛法,絕滅瞭智慧,也是因為這個心。如果像如來揭示的那樣,這個心不是我的心,那我就是無心之人,與泥土草木一樣瞭。離棄瞭能覺能知的心,我就什麼也沒有瞭。如來您為什麼要說這不是我的心呢?我實在害怕極瞭!在場眾人都有一樣的迷惑,都祈望如來悲憐,開示未能覺悟的大眾。
這時,如來開示,要讓阿難和眾人得到能安忍不動心的大法。如來安坐獅子座上,為阿難摩頂,並告訴他:如來常說,一切塵世器物都是心的現示,一切事物的因果關聯,一切世界間事物,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阿難,各方世界中的一切,以至於小草細葉,推究它們的根本,都是有其本體本性的,即使是虛空,還是有其名相外貌。怎麼說無垢無染妙明覺圓的心,以及性一切心,即具有一切萬物的本性的心,沒有自身本體?如果你持執在那分別認知的知識上並以為它就是心,那麼,這個心就應當離棄所有與覺知相關的事物,如色、香、味、觸等等塵世器物,這才會有心的整全的本性。就如你現在聽我說法,是因為有聲音才能分別識知,即使除去所有引起見聞覺知的東西,向內守望那一片寂靜空無,這也是一些現示出來的塵世器物種種分別的幻影。我沒有責怪你依持一個假的心,隻要你仔細揣摩這個心,如果離棄瞭六塵境像,仍然有能分別的體性存在,那就是你的真心。如果這個能分別的體性,離開瞭六塵境界,就不存在,那麼,它就不過是六塵境界的分別影像顯現,這個心也就是塵世器物世界的種種分別的幻影罷瞭。六塵境象不會常存不變,如果它變易生滅,那麼這個心也就隨之而空無所有,你的常住不滅的真身也會與六塵境界事物一樣變易滅絕瞭,這時誰來修證那不生不滅安忍不動的心呢?聽到這裡,阿難和大傢都受到震動而不能自持。如來告訴阿難:世間一切修行參學的人,雖然能成就至高的禪定,但是仍然不能斷滅一切煩惱,僅僅成就阿羅漢果位。這都是將生死妄念執著為真實不變的心性的結果,所以你雖然博學多聞,仍然不能修證到佛的正法,
聽罷如來說法,阿難又悲泣起來,他伏地禮拜如來,合掌長跪不起,並對如來說:自從我發心追隨如來出傢以來,秉持瞭佛的威德神明,因此常常自己思想,不須我自己艱苦修行研習,如來就會惠賜我獲至無上正持正定正覺的智慧,殊不知我身與佛心本來不可以相互代替,從而失卻瞭我的真實本心。現在我身雖然出傢,但是我的心卻沒有真正進入佛的聖道,這就像兒子舍棄瞭父現自己逃走一樣。今天我才知道,我雖然博學多聞,如果不自己行持修習佛法,就與愚昧無知是一樣的。這就像隻聽別人說吃飯不能飽自己肚皮一樣。世尊,像我這樣的人被世間煩惱和認知意識所阻礙與糾纏,實在不知道止寂不易之心的本性,祈願如來垂憐我們的無知,為我們指示妙覺圓明之心,開示我們能觀知真妄,能抉擇分明的辨道之眼。
當時,如來從胸部處,推湧出奇妙光彩,千百種寶光耀眼輝煌,一時照遍十方與微塵一樣多的世界,一時灌遍瞭十方世界中的寶剎法場,和十方如來的頭頂。同時也聚集在阿難和眾人周圍。這時,如來對阿難說:現在我為你顯示顯真摧妄的妙法,同時也讓十方一切眾生一起獲至佛法的微妙密義,獲至嚴凈明澈的心性,獲至真妄能明的道眼。阿難,先前你說看見瞭我的光明拳,那麼,這個拳能放光明,是因為什麼才能放光明?為什麼說它是拳?你又是用什麼看見的呢?阿難回答:佛的全身就如閻浮檀河裡的金子,光艷如金山,潔凈無垢染,光明由此而生,我用眼睛觀看,看到佛屈握五指,拳的外形由此而生。如來對阿難說:現在真真切切的告訴你,那些有智慧的人,也須聽到譬喻而能開悟。阿難,就拿我的拳來說吧!如果沒有我的手,就不會產生拳的外形,如果沒有你的眼睛,就不會產生你所看到的拳的外形。以你的眼根,來比我的拳,這道理是不是一樣的?阿難回答:這是一樣的,世尊。沒有我的眼睛,就沒有我所見到的。以我的眼根來比如來的光明拳,這裡的道理是一樣的。如來對阿難說:你說道理是一樣的,其實這並不對。為什麼呢?就像一個沒有手的人,也就沒有拳,但是一個沒有眼睛的人,並不就是看到任何東西。怎麼說呢?你試著去問那些路上的盲人,他看到的是些什麼,那盲人必定回答我的眼睛隻是一片黑暗,再看不到其它任何東西。從這道理來看,器物世界自身就是黑暗不清的,見本身並不會受到什麼影響。阿難說:盲人眼前,隻看見一片黑暗,為什麼說他有見呢?如來對阿難說:那些盲人沒有眼睛,隻看得到黑暗,這與那些有眼人處在暗室看到一片黑暗,這兩種黑暗,是不同呢?還是沒有不同?阿難回答:是這樣,世尊,處在暗室的有眼人和那些盲人所觀見的黑暗,並沒有什麼不同。如來又說:阿難,如果那些盲人面前所見隻是黑暗,這時他的眼睛忽然復明,再看面前器物世界,就看得到種種現示的事物,這叫做眼見,因眼睛能觀看而現示事物。那些處在暗室的明眼人面前所見也隻是黑暗,這時忽然有燈光亮起,他們也看見瞭面前器物世界裡的種種現示的事物,這叫做燈見,因燈的照射而現示事物。如果是叫做燈見,那麼燈能看,就不能叫做燈,隻能叫做燈觀,以燈去觀照事物,如果是以燈去觀見事物,這與你的眼睛有什麼關系?所以你應當知道,燈能夠顯現事物,由此而看見東西,是眼睛的作用,而不是燈的作用。眼睛能夠顯現事物,這樣來觀見事物的見,是心的作用,而不是眼睛的作用。
此時阿難雖然再次聆聽如來教法,與大傢一樣的息心靜氣,但是仍然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奧義。他們合掌禮請如來慈悲,再宣法音。
這時候,如來輕舒兜羅綿網相光手,伸開五輪手指,教誨阿難和大眾:當初我成就佛道時,為阿若多僑陳那等五位比丘和你們諸位說過,所有世間生靈,不能成就無上智慧和阿羅漢果位,都是由於居留塵世煩惱之中而耽誤的。你們那時,都是因為什麼而開啟瞭智慧,從此依持佛法而獲得瞭涅槃智慧的?
這時僑陳那站起來對如來說:現在我是會中年齡最老的,在初受度的大眾之中,獨獨得到「解」的稱名。我是因「客塵」兩個字而成就聖果的。世尊,就像旅途行路的人投宿旅舍,睡過吃過之後就整裝離開往前走去,並不想安住下來,如果視自己為主人安住下來,那就不會再往前走瞭。這樣來看,不住就叫做客,住就叫做主人,客的含義就是不住。另外,就像清晨陽光初出時煙塵清揚,受光的照射,這些煙塵在空氣中清晰分明,呈現出塵世物質世界的形貌,這時煙塵搖晃流動,而空間是寂然不動的,這樣來看,澄明寂靜叫做「空」,搖動就叫做「塵」,那麼「塵」的含義就可叫做「搖動」。
如來說:說得對。這時候,如來對著眾人合起五輪指又放開,放開又合起,問阿難:你看見瞭什麼?阿難回答:我看見如來的百寶輪掌,在大眾面前又開又合。如來問阿難:你看到我的手掌在大眾面前又開又合,是因為我的手掌有開有合呢?還是因為你的觀見有開有合?阿難回答:世尊的寶手在大眾面前有開有合,我看見如來的手在自開自合,並不是因為我的觀見有開有合。如來問:誰是動誰是靜?阿難回答:如來的手在動,我的觀看,也沒有停止不動,那麼,到底誰在動呢?如來說:是這樣。
於是從如來百寶輪掌中飛出一道寶光在阿難的右面,阿難立刻就轉頭向右面看,又一道寶光射向阿難左面,阿難急忙回頭向左看。如來對阿難說:剛才你的頭為什麼搖動?阿難回答:我看見如來放出寶光在我的左面和右面,我向左向右觀看,所以頭就搖動起來。如來說:阿難,你看寶光時頭就左右搖動,這是你的頭在動呢?還是你的見在動?阿難回答:世尊,這是我的頭在動,而我的觀見,既沒有靜止下來,又哪裡說得上是在搖動呢?如來說:是這樣。於是,如來就對眾人說:如果有人以「搖動」叫做「塵」,不住叫做「客」,那麼你們看,雖然阿難的頭在搖動,然而觀見本身並不會隨之而搖動,你們再來看我的手雖在開合,然而觀見本身也不會隨著舒卷流動。為什麼你要以搖動的東西為本體,以搖動的東西為實境呢?那麼,從始自終,你的心心念念就隨順著搖動的事物而生生滅滅,從而就遺失瞭本真心性,行事作為生出顛倒。本心失卻真性,就是認它物為本己,自然逃不脫在此顛倒中流轉,在生死苦海中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