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譯文
《八大人覺經》,全稱《佛說八大人覺經》,本經之八大人覺繫指覺世間無常、覺多欲、覺心不足、覺懈怠、覺愚癡、覺貧怨、覺欲過患、覺生死。八大人覺在阿含經典、佛遺教經、成實論中均廣有論說,其順序、名稱雖異,然旨趣則同。明代智旭曾為作‘八大人覺經略解’[八大人覺之原始研究。
做為佛門弟子,應當精勤奮進,不分白天黑夜,懷著一顆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癡、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
第一種智慧:
覺悟到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長存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國土也是危在旦夕,地水火風所構成的物質,從真理的角度看,也不過是苦的根源,全為虛妄;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遮蓋人們智慧的陰霾,是沒有一個真正恒常不變的「我」的存在;世間事物的生滅和變異並沒有主宰,而是人們由於愚癡所引起的妄見。人們遭受污染的心是所有罪惡的根源,而以「四大」和合的人身,則是所有罪惡的承擔者。隻有做這樣的觀想,才能逐漸擺脫業報輪回,遠離生死,永住常、樂、我、凈的涅槃境界。
第二種智慧:
要知曉欲望越大,苦惱也就越多。人的生死輪回、疲勞不堪,都是由貪欲而起;人如果能做到將欲望降到最低限度,與世無爭,就能做到輕松自在,身心健康。
第三種智慧:
要懂得心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隻會一心追求得到的更多,導致罪惡不斷地積累增長;菩薩絕對不是這樣;他們經常感到知足,安於物質生活的貧窮,隻是一心追求智能的增長。
第四種智慧:
要警惕懈怠放逸,會使人墜落地獄。應當時時刻刻勇猛精進,毫不松懈地破除各種煩惱惡賊,降伏煩惱、五蘊、死、他化自在天子等四種魔的纏擾,拯救自己免受五蘊系縛之苦。
第五種智慧:
要明白愚昧無知導致此生死輪回。菩薩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多學知識,使自己的智能不斷增長,並成就無礙的辯才,用來教化世間所有的眾生,使他們都能享受到佛法至高無上的快樂。
第六種智慧:
要知道物質生活貧苦的人常自艾自怨,因此便會無端地和罪惡結緣;菩薩佈施的時候,於有積怨和情同義篤的人是平等對待的,他們不會理會佈施對象是和他有過怨隙的人,也不會對惡人產生反感。
第七種智慧:
要當心過多地貪求感官的刺激的禍害。即使是在傢俗人,也不要沾染世俗享樂的壞毛病。要常念並敬佩那些身披袈裟、手持瓦缽和法器志願出傢的人,他們純潔無瑕地遵守戒律和佛法,道德高尚,境界深遠,對世間一切均持有慈悲心。
第八種智慧:
必須明白生死輪回就像猛火燒身,永無止境地遭受無邊苦海。所以應該發大乘心,普濟一切眾生出離苦海,甘願替眾生受無止境的苦,使得眾生享受真正究竟的無邊快樂。
以上所說的八件事,是佛、菩薩已經明白的瞭,他們以勇猛精進、義無返顧之心修行佛法,懷著一顆大慈大悲的心而增長智慧,借助佛的無上功德和無邊法力,到達那至高無上涅槃境界;隨後又回到這生死輪回、苦海無邊的人世間,來教化、度脫眾生同到光明彼岸。以上所說的八種智慧,可以開導所有種族、階層的人們乃至含有靈性的生物,使得一切有情之物,知道生死輪回的痛苦,拋棄刺激人們感官的各種欲望,走上修行佛法、擺脫輪回的光明坦途。
做為佛門弟子,如果時時刻刻誦記這八種智慧並認真奉行,就會在實踐中漸漸滅除無邊罪業,進入覺悟的境界,迅速證得正果,永遠斷除生死輪回,常住那清凈快樂的涅槃彼岸。 原典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
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
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
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
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①,出陰界獄。
第五覺:
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
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②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
悟五欲③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念三衣④瓶缽法器,志願出傢,守道清白,梵行⑤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
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
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註釋 ①四魔:指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及他化自在天魔。
②「怨」 ,《大正藏》本原作「冤」。
③五欲:指染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之五種情欲。
④三衣:乃比丘隨身之物。在比丘六物中特別重要者有安陀會、□多羅僧、僧伽梨等三種僧衣。
⑤梵行:即道俗二眾所修之清凈行為。以梵天斷淫欲、離淫欲者,故稱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