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第四十一卷
《增壹阿含經》51卷,從1法而至11法 ,宣說法數,故名增壹
增壹阿含經 第四十一卷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馬王品第四十五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彼城中有婆羅門。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經術。天文.地術靡不貫練。世間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瞭。彼婆羅門女。名曰意愛。極為聰朗。顏貌端正。世之希有
是時。婆羅門經籍有是語。有二人出世甚為難遇。實不可值。雲何為二人。所謂如來.至真.等正覺。轉輪聖王。若轉輪聖王出世之時。便有七寶自然向應。我今有此女寶。顏貌殊妙。玉女中最第一。如今無有轉輪聖王。又我聞。真凈王子名曰悉達。出傢學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彼若當在傢者。便當為轉輪聖王。若出傢學道者。便成佛道。我今可將此女與彼沙門
是時。婆羅門即將此女。至世尊所。前白佛言。唯願沙門受此玉女
佛告婆羅門曰。止。止。梵志。吾不須此著欲之人
時。婆羅門復再三白佛言。沙門。受此玉女。方比世界。此女無比
佛告梵志。已受汝意。但吾已離傢。不復習欲
爾時。有長老比丘在如來後。執扇扇佛。是時。長老比丘白世尊言。唯願如來受此女人。若如來不須者。給我等使令
是時。世尊告長老比丘。汝為愚惑。乃能在如來前吐此惡意。汝雲何轉系意在此女人所。夫為女人有九惡法。雲何為九。一者女人臭穢不凈。二者女人惡口。三者女人無反復。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慳嫉。六者女人多喜遊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語。九者女人所言輕舉。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常喜笑啼哭 現親實不親
當求他方便 汝勿興亂念
是時。長老比丘白世尊言。女人雖有此九弊惡之法。然我今日觀察此女無有瑕疵
佛告比丘。汝今愚人。不信如來神口所說乎。吾今當說。過去久遠婆羅[木*奈]城中有商客名曰普富。將五百商人入海采寶。然彼大海側有羅剎所居之處。恒食啖人民。是時。海中風起吹此船筏。墮彼羅剎部中。是時。羅剎遙見商客來。歡喜無量。即隱羅剎之形。化作女人。端正無比。語諸商人曰。善來。諸賢。此寶渚之上。與彼天宮不異。多諸珍寶。數千百種饒諸飯食。又有好女皆無夫主。可與我等共相娛樂
比丘當知。彼商客眾中。其愚惑者。見女人已。便起想著之念。是時。普富商主便作是念。此大海之中非人所居之處。那得有此女人止住。此必是羅剎。勿足狐疑。是時。商主語女人言。止。止。諸妹。我等不貪女色
是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馬王在虛空周旋。作此告敕。誰欲渡大海之難。我能負度。比丘當知。當爾之時。彼商主上高樹上。遙見馬王。聞音響之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往趣馬王所。到已。語馬王曰。我等五百商人為風所吹。今來墮此極難之處。欲得渡海。唯願渡之。是時。馬王語彼商人曰。汝等悉來。吾當渡至海際
是時。普富長者語眾商人曰。今馬王近在。悉來就彼共渡海難
是時。人眾報曰。止。止。大主。我等且在此間自相娛樂。所以在閻浮提勤苦者。欲求於快樂之處。珍奇.寶物及於玉女此間悉備。便可此間五欲自娛樂。後日漸漸合集財貨。當共度難
時。彼大商主告諸人曰。止。止。愚人。此間無有女人。大海之中雲何有人居處。諸商人報曰。且止。大主。我等不能舍此而去
是時。普富商主便說偈言
我等墮此難 無男無女想
斯是羅剎種 漸當食我等
設當汝等不與我共去者。各自將護。設我身.口.意所犯者。悉皆原舍。莫經心意
是時。諸商人與說共別之偈
與我問訊彼 閻浮親裡輩
在此而娛樂 不得時還傢
是時。商主復以偈報曰
汝等實遭厄 惑此不肯歸
如此不復久 盡為鬼所食
說此偈已。便舍而去。往至馬王所。頭面禮足。即乘而去。是時。諸人遙見其主已乘馬王。其中或有喚呼。或復有不稱怨者
是時。最大羅剎之主。復向諸羅剎而說此偈
已墮師子口 出外甚為難
何況入我渚 欲出實為難
是時。羅剎之主。即化作女人之形。極為端正。又以兩手指胸說曰。設不食汝等。終不為羅剎也
是時。馬王即負商主。度至海岸。泰爾。餘五百商人盡受其困
爾時。波羅[木*奈]城中有王名梵摩達。治化人民。是時。羅剎尋從大商主後。咄。失我夫主。是時。賈主即還詣傢。是時。羅剎化抱男兒。至梵摩達王所。前白王言。世間極有災怪。盡當滅壞。王告之曰。世間有何災怪。盡當滅壞耶。羅剎白王。為夫所棄。有我無過於夫主。是時。梵摩達王見此女人極為殊妙。興起想著。語女人曰。汝夫主者。乃無人義而舍汝去。是時。梵摩達王遣人呼其夫曰。汝實棄此好婦乎。商主報曰。此是羅剎。非女人也。羅剎女復白王言。此人無夫主之義。今日見棄。復罵我言雲。是羅剎。王問之曰。汝實不用者。吾當攝之。商主白王。此是羅剎。隨王聖意
是時。梵摩達王即將此女內著深宮。隨時接納。不令有怨。是時。羅剎非人時取王食啖。唯有骨存。便舍而去
比丘。勿作斯觀。爾時商主者。舍利弗比丘是也。爾時羅剎者。今此女人是也。爾時梵摩達王者。今長老比丘是也。是時馬王者。今我身是。爾時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以此方便。知欲為不凈想。今故興意起於想著乎
爾時。彼比丘即禮佛足。白佛世尊言。唯願受悔。恕其重過。自今已後更不復犯
是時。彼比丘受如來教已。即在閑靜之處。克己自修。所以族姓子。勤修梵行者。欲得修無上梵行。是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闇婆梨果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是時。尊者舍利弗.尊者目幹連於彼夏坐已。將五百比丘在人間遊化。漸漸來至釋翅村中。爾時。行來比丘及住比丘各各自相謂言。共相問訊。又且聲音高大。爾時。世尊聞諸比丘音響高大。即告阿難曰。今此園中是誰音響。聲大乃爾。如似破木石之聲
阿難白佛言。今舍利弗及目連將五百比丘來在此。行來比丘久住比丘。共相問訊。故有此聲耳
佛告阿難曰。汝速遣舍利弗.目幹連比丘。不須住此
是時。阿難受教已。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即語之曰。世尊有教。速離此去。不須住此
舍利弗報曰。唯然受教
爾時。舍利弗.目幹連即出彼園中。將五百比丘涉道而去
爾時。諸釋聞舍利弗.目幹連比丘為世尊所遣。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頭面禮足。白舍利弗曰。諸賢。欲何所趣向
舍利弗報曰。我等為如來所遣。各求安處
是時。諸釋白舍利弗言。諸賢。小留意。我等當向如來懺悔
是時。諸釋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唯願世尊原舍遠來比丘過咎。唯願世尊以時教誨。其中遠來比丘初學道者。新來入法中。未覲尊顏。備有變悔之心。猶如茂苗不遇潤澤。便不成就。今此比丘亦復如是。不覲如來而去者。恐能有變悔之心
是時。梵天王知如來心中所念。猶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來至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梵天王白世尊言。唯願世尊原舍遠來比丘所作愆過。以時教誨。其中或有比丘未究竟者。便懷變悔之心。彼人不睹如來顏像。便有變意。還就本業。亦如新生犢子。生失其母。憂愁不食。此亦如是。若新學比丘不得睹如來者。便當遠離此正法。爾時。世尊便受釋種之諫。及梵天王犢子之喻
是時。世尊顧盻阿難。便生斯念。如來以受諸人民及天人之諫。是時。阿難即往至舍利弗.目幹連比丘所。而語之曰。如來欲得與眾僧相見。天及人民皆陳啟此理
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曰。汝等各收攝衣缽。共往世尊所。然如來已受我等懺悔
是時。舍利弗.目揵連將五百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佛問舍利弗曰。吾向者遣諸比丘僧。於汝意雲何
舍利弗言。向者如來遣諸眾僧。我便作是念。如來好遊閑靜。獨處無為。不樂在鬧。是故遣諸聖眾耳
佛告舍利弗曰。汝後復生何念。聖眾是時誰之累
舍利弗白佛言。時我。世尊。復生此念。我亦當在閑靜獨遊。不處市鬧中
佛告舍利弗曰。勿作是語。亦莫生此念。雲我當在閑靜之處也。如今聖眾之累。豈非依舍利弗.目幹連比丘乎
爾時。世尊告大目幹連曰。我遣諸眾僧。汝有何念
目幹連白佛言。如來遣眾僧。我便生斯念。如來欲得獨處無為。故遣聖眾耳
佛告目幹連。汝後復生何念
目幹連白佛言。然今如來遣諸聖眾。我等宜還收集之。令不分散
佛告目幹連。善哉。目連。如汝所說。眾中之標首。唯吾與汝二人耳。自今已往。目幹連當教誨諸後學比丘。使長夜之中永處安隱之處。無令中退。墮落生死。若有比丘成就九法者。於現法中不得長大。雲何為九。與惡知識從事親近。非事恒喜遊行。恒抱長患。好畜財貨。貪著衣缽。多虛幹妄亂意非定。無有慧明。不解義趣。不隨時受誨。是謂。目連。若比丘成就此九者。於現法中不得長大有所潤及
設有比丘能成就九者便有所成辦。雲何為九。與善知識從事。修行正法不著邪業。恒遊獨處不樂人間。少病無患。亦復不多畜諸財寶。不貪著衣缽。勤行精進無有亂心。聞義便解更不中受。隨時聽法無有厭足。是謂。目連。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於現法中多所饒益。是故。目連。當念勤加往誨諸比丘。使長夜之中致無為之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常念自覺悟 勿著於非法
所修應正行 得度生死難
作是而獲是 作此獲此福
眾生流浪久 斷於老病死
以辦更不習 復更造非行
如此放逸人 成於有漏行
設有勤加心 恒在心首者
展轉相教誡 便成無漏人
是故。目幹連。當與諸比丘而作是誨。當念作是學
是時。世尊與諸比丘說極妙之法。令發歡喜之心
是時。諸比丘聞法已。於彼眾中六十餘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消滅。惡法遂增。彼比丘當作是學。我今在村落居止。惡法遂增。善法漸減。念不專一。不得盡有漏。不至無為安隱之處。我所得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勞苦乃獲。彼比丘當作是學。吾今住此村落之中。惡法遂增。善法消滅。我亦不以衣被.飲食.床臥具.醫藥。故來作沙門。吾所求願者。今不獲果。又彼比丘當遠離村落去
若復有比丘依村落住。善法增益。惡法消滅。所得衣裳.飲食.床臥具。勤勞乃獲。彼比丘當作是學。我今依此村落住。善法增益。惡法消滅。所得供養之具。勤勞乃得。有我不以衣被故出傢學道。修於梵行。我所學道。求願者必成其法。應當盡形壽承事供養
爾時。世尊便說偈曰
衣被及飲食 床臥及所安
不應貪著想 亦莫來此世
不以衣被故 出傢而學道
所以學道者 必果其所願
比丘尋應時 盡形住彼村
於彼般涅槃 盡其命根本
是時。彼比丘若在人間靜處所遊之村。善法增益。惡法自滅。彼比丘盡形壽住彼村中。不應遠遊
是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常不說四大依食得存。亦依於心所念法。諸善之法依心而生。又彼比丘依村落住。勞苦精神乃求衣食。彼雲何生善法。住彼村落而不遠遊
佛告阿難。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有三種。若復比丘專念四事供養。所欲不果。此依是苦。若復興知足之心。不起想著。諸天.人民代其歡喜。又比丘。當作是學。我由此故而說此義。是故。阿難。比丘當念少欲知足
如是。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婆羅園中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缽。入婆羅村乞食。是時。弊魔波旬便作是念。今此沙門欲入村乞食。我今當以方宜教諸男女不令與食。是時。弊魔波旬尋告國界人民之類。無令施彼沙門瞿曇之食
爾時。世尊入村乞食。人民之類皆不與如來共言談者。亦無有來承事供養者。如來乞食竟不得。便還出村
是時。弊魔波旬至如來所問佛言。沙門。乞食竟不得乎
世尊告曰。由魔所為。使吾不得食。汝亦不久當受其報。魔。今聽吾說。賢劫之中有佛名拘樓孫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是時。彼亦依此村居止。將四十萬眾。爾時。弊魔波旬便作是念。吾今求此沙門方便。終不果獲。時。魔復作是念。吾今當約敕婆羅村中人民之類。使不施沙門之食。是時。諸聖眾著衣持缽。入村乞食。爾時諸比丘竟不得食。即還出村
爾時。彼佛告諸比丘。說如此妙法。夫觀食有九事。四種人間食。五種出人間食。雲何四種是人間食。一者揣食。二者更樂食。三者念食。四者識食。是謂世間有四種之食。彼雲何名為五種之食。出世間之表。一者禪食。二者願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脫食。五者喜食。是謂名為五種之食。如是。比丘。九種之食。出世間之表。當共專念舍除四種之食。求於方便辦五種之食。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受彼佛教已。即自克己。成辦五種之食。是時。彼魔波旬不能得其便
是時。波旬便作是念。吾今不能得此沙門方便。今當求眼.耳.鼻.口.身.意之便。吾今當住村中。教諸人民。使沙門眾等求得利養。使令得之。以辦利養倍增多也。使彼比丘貪著利養。不能暫舍。復欲從眼.耳.鼻.口.身.意得方便乎
是時。彼佛.聲聞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是時。婆羅門村人民供給比丘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不令有乏。皆前捉僧伽梨。以物強施。是時。彼佛與眾聲聞說如此之法。夫利養者。墮人惡趣。不令至無為之處。汝等。比丘。莫趣想著之心。向於利養。當念舍離。其有比丘著利養者。不成五分法身。不具戒德
是故。比丘。未生利養之心。當使不生。已生利養之心。時速滅之。如是。比丘。當作是學。時。魔波旬即隱形去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行慈心。廣佈慈心。以行慈心。所有嗔恚之心。自當消除。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昔日有鬼極為弊暴。來在釋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時。三十三天極為嗔恚。雲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時。諸天適興恚心。彼鬼遂轉端正。顏貌殊常。爾時。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上坐。與玉女共相娛樂。是時。有天子往至釋提桓因所。白帝釋言。瞿翼當知。今有惡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極懷恚怒。諸天適興恚怒。彼鬼遂轉端正。顏貌勝常。是時。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
是時。釋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遠。自稱姓名。吾是釋提桓因。諸天之主。時。釋提桓因自稱姓名時。彼惡鬼轉成醜形。顏貌可惡。是彼惡鬼即時消滅。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舍離。其德如是
又且。比丘。吾昔日時。七歲之中恒修慈心。經歷七成劫.敗劫。不往來生死。劫欲壞時。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時。便生無想天上。或作梵天。統領諸天。領十千世界。又復三十七變為釋提桓因。又無數變為轉輪聖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復次。行慈心者。身壞命終。生梵天上。離三惡道。去離八難。復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國。復次。行慈者。顏貌端正。諸根不缺。形體完具。復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見如來。承事諸佛。不樂在傢。欲得出傢學道者。著三法衣。剃除須發。修沙門之法。修無上梵行
比丘當知。猶如金剛。人取食之。終不消化。要當下過。其行慈心之人。亦復如是。若如來出世。要當作道。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是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設如來不出世時。彼善男子不樂在傢。當何所趣向
佛告阿難曰。若如來不出時。然善男子不樂在傢。自剃須發。在閑靜之處。克己自修。即於彼處。盡諸有漏。成無漏行
是時。阿難白佛言。雲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吾恒說三乘之行。過去.將來三世諸佛。盡當說三乘之法。阿難當知。或有是時。眾生之類顏貌壽命。轉轉減少。形器瘦弱。無復威神。多諸嗔怒.嫉妒.恚癡.奸偽.幻惑。所行不真。或復有利根捷疾。展轉諍競。共相鬥訟。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傷害。是時。眾生之類執草便成刀劍。斷斯命根。其中眾生。行慈心者無有嗔怒。見此變怪。皆懷恐懼。悉共馳走。離此惡處。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須發。著三法衣。修無上梵行。克己自修。盡有漏心而得解脫。便入無漏境。各各自相謂言。我等已勝怨傢。阿難當知。彼名為最勝
是時。阿難復白佛言。彼人為在何部。聲聞部。辟支部。為佛部耶
佛告阿難。彼人當名正在辟支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諸功德。行眾善本。修清凈四諦。分別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廣大。吾昔著此慈仁之鎧。降伏魔官屬。坐樹王下。成無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勝之法也。阿難當知。故名為最勝。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稱計。當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清旦從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佛告舍利弗曰。汝今諸根清凈。顏貌與人有異。汝今遊何三昧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恒遊空三昧
佛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能遊於空三昧。所以然者。諸虛空三昧者最為第一。其有比丘遊虛空三昧。計無吾我.人.壽命。亦不見有眾生。亦復不見諸行本末。已不見。亦不造行本。已無行。更不受有。已無受有。不復受苦樂之報
舍利弗當知。我昔未成佛道。坐樹王下。便作是念。此眾生類為不克獲何法。流轉生死不得解脫。時。我復作是念。無有空三昧者。便流浪生死。不得至竟解脫。有此空三昧。但眾生未克。使眾生起想著之念。以起世間之想。便受生死之分。若得是空三昧。亦無所願。便得無願三昧。以得無願三昧。不求死此生彼。都無想念時。彼行者復有無想三昧可得娛樂。此眾生類皆由不得三昧故。流浪生死。觀察諸法已。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我爾時。以得空三昧。七日七夜觀視道樹。目未曾眴。舍利弗。以此方便。知空三昧者。於諸三昧最為第一三昧。王三昧者。空三昧是也。是故。舍利弗。當求方便。辦空三昧。如是。舍利弗。當作是學
爾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羅閱城中有長者名曰屍利掘。饒財多寶。金銀.珍寶.車[(王*巨)/木].馬腦。不可稱計。又且疏薄佛法。但事外道尼幹子。國王.大臣皆悉識知。是時。外道梵志及尼幹子。在傢.出傢者自誹謗。言有我。言有我身。並六師輩皆悉運集。共作此論。今沙門瞿曇靡事不知。有一切智。然我等不得利養。今此沙門多得利養。要當作方宜。使不得利養。我等當往至屍利掘舍。教彼長者而作權宜
是時。外道梵志尼幹子及彼六師往至屍利掘長者傢。語長者曰。大姓當知。汝是梵天所生。是梵天子。多所饒益。汝今可往至沙門瞿曇所。愍我等故。請沙門及比丘眾來在傢祠之。又敕屋中作大火坑。極燃熾火。食皆著毒。請使來食。若沙門瞿曇有一切智。知三世事者。則不受請。設無一切智。便當受請。將諸弟子。盡為火所燒。天.人得安。無有火害
是時。屍利掘默然。隨六師語。即出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持雜毒之心。白如來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當受我請
爾時。世尊知彼心中所念。默然受請。是時。屍利掘以見如來默然受請。便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中道便作是念。今我六師所說審諦。然沙門不知我心中所念。必當為大火所燒。是時。屍利掘即還傢敕作大坑。燃大燒火。復約敕辦種種飯食。皆悉著毒。復於門外作大火坑。燃大火。又於火上施設敷床。皆以惡毒著食中而白。時至
爾時。世尊以知時至。著衣持缽。將諸比丘眾。前後圍繞。往至彼傢。又敕諸比丘僧。諸人皆不得先吾前行。亦不得先吾前坐。亦復不得先吾前食
是時。羅閱城中人民之類聞。屍利掘作大火坑。又作毒食。請佛及比丘僧。四部之眾悉皆涕泣。將非害如來及比丘僧乎。或復有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佛言。願世尊莫至彼長者傢。又彼人作大火坑。兼作毒食
佛告之曰。諸人勿懷恐怖。如來終不為他所害。正使閻浮裡內火至梵天。猶不能燒吾。何況此小火欲害如來。終無此理。優婆塞知。吾無復害心
爾時。世尊比丘僧。前後圍繞。入羅閱城。至長者傢。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勿先入長者傢。亦莫先食。要須如來食。然後乃食
爾時。世尊適舉足門閾上。爾時火坑自然化作浴池。極為清涼。眾華滿其中。亦生蓮花。大如車輪。七寶為莖。亦生餘蓮華。蜜蜂王遊戲其中。爾時。釋提桓因.梵天王.及四天王.及幹沓和.阿須輪.及諸閱叉.鬼神等。見火坑中生此蓮華。各各稱慶。異音同聲。各各說曰。便為如來勝中第一
爾時。彼長者傢有種種外道異學。集在其傢。爾時。優婆塞.優婆夷見如來變化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外道異學見如來變化已。甚懷愁憂。上虛空中諸尊神天。散種種名華於如來身上
爾時。世尊履虛去地四寸。至長者傢。如來舉足之處。便生蓮華。大如車輪。爾時。世尊右回告諸比丘。汝等。悉皆蹈此蓮花上
時。諸聲聞皆從蓮華上至長者傢。爾時。世尊便說古昔之喻說。我過去來。供養恒沙諸佛。承事.禮敬。未失聖意。持是至誠之誓。使此諸坐。皆悉牢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聽諸比丘。先以手[馮-(烈-列)+廾]座。然後乃坐。此是我之教也。爾時。世尊及諸比丘僧皆悉就座。是座下皆生蓮華。極為芬香
是時。屍利掘見如來如斯變化。便生斯念。吾為外道異學所誤。失我人中之行。永失天路。心意憒然。如飲雜毒。必當趣此三惡道中。實是如來出世難遇。覺知此已。即時涕零。頭面禮足。白佛言。唯願如來聽我悔過。改往修來。自知有罪。觸嬈如來。唯願世尊受我悔過。更不犯之
佛告言。長者。改過捐舍本意。乃能自知觸犯如來。賢聖法中甚為曠大。聽汝改過。隨法而舍。我今受汝改悔。後更莫犯。如是再三
爾時。阿阇世王聞屍利掘長者施大火坑。及雜毒食。欲害如來。聞已。嗔恚熾盛。告群臣曰。要當消滅閻浮裡地與此人同屍利掘名字者。又復阿阇世憶如來功德已。悲泣涕零。脫天冠已。告群臣曰。吾今復用活為。乃使如來為火所燒。及比丘僧皆當被燒。汝等速來至長者傢。觀視如來
爾時。耆婆伽王子白阿阇世王。大王。勿懷愁憂。亦莫興惡想。所以然者。如來終不為他所害。今日屍利掘長者當為如來弟子。唯願大王當往觀變化
時。阿阇世為耆婆伽所誨喻。乘雪山大象。尋時至屍利掘長者傢。下象即至屍利掘舍內。爾時。眾人普集門外。有八萬四千人。爾時。阿阇世王見蓮華大如車輪。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並作是說。使如來恒勝眾魔。告耆婆伽王子曰。善哉。耆婆伽。乃信如來如斯之要。時。阿阇世王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阿阇世王見如來口出光明。亦復遍見如來顏色殊特。極懷歡喜。不能自勝
爾時。屍利掘長者白世尊言。我所設食皆悉有毒。唯願世尊小停。今當更施食。所以然者。無令如來體有增損
佛告長者。如來及弟子終不為他所害。但長者食已辦者。隨時供設
爾時。長者手自斟酌。行種種飯食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至誠佛法眾 害毒無遺餘
諸佛無有毒 至誠佛害毒
至誠佛法眾 害毒無遺餘
諸佛無有毒 至誠法害毒
至誠佛法眾 害毒無遺餘
諸佛無有毒 至誠僧害毒
貪欲嗔恚毒 世間有三毒
如來永無毒 至誠佛害毒
欲怒嗔恚毒 此三世間毒
如來法無毒 至誠法害毒
欲怒嗔恚毒 世間有三毒
如來僧無毒 至誠僧害毒
爾時。世尊說此語已。便食雜毒之食。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皆莫先食。要須如來食已。然後乃食
爾時。長者手自斟酌。行種種飲食。供養佛及比丘僧。爾時。屍利掘長者見如來食訖。除去缽器。更取小座。在如來前坐。爾時。世尊與長者及八萬四千眾說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凈想。淫泆大患。出要為樂。如來觀彼長者心意及八萬四千眾心開意解。無復塵垢。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盡與八萬四千眾說。廣分別其行
爾時。眾人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凈。猶如新衣易染為色。爾時。庶人亦復如是。各於坐上。以見道跡。以見法得法。分別諸法。度諸狐疑。得無所畏。更不事餘師。自歸佛.法.僧而受五戒
爾時。屍利掘長者自知得道跡。前白佛言。寧施如來毒。獲大果報。不與餘外道異學甘露。更受其罪。所以然者。我今以毒食請佛及比丘僧。於現法中得此證驗。長夜為此外道所惑。乃興斯心於如來所。其有事外道異學者。皆墮邊際
佛告長者。如汝所言。而無有異。皆為他所誑
爾時。屍利掘白佛言。自今已後。不復信此外道異學。不聽諸四部之眾在傢供養
佛告長者。勿作是說。所以然者。汝今恒供養斯諸外士。施諸畜生。其福難量。況復人乎。若有外道異學問曰。屍利掘是誰弟子。汝等雲何報之
爾時。屍利掘即從坐起。長跪叉手。白世尊言。勇猛而解脫。今受此人身。是第七仙人。是釋迦文弟子
世尊告曰。善哉。長者。乃能說此微妙之嘆
爾時。世尊重與長者說甚深之法。即時便說斯嚫
祠祀火為上 詩書頌為最
人中王為尊 眾流海為原
星中月為明 光明日為上
上下及四方 一切有形類
諸天及世間 佛為最第一
欲求其福者 當供養三佛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從坐起
爾時。屍利掘及諸來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