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第二十五卷

《增壹阿含經》51卷,從1法而至11法 ,宣說法數,故名增壹

  增壹阿含經 第二十五卷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五王品第三十三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五大國王波斯匿為首。集在園觀之中。各作此論。雲何為五王。所謂波斯匿王.毗沙王.優填王.惡生王.優陀延王

  爾時。五王集在一處。各作此論。諸賢當知。如來說此五欲。雲何為五。若眼見色甚愛敬念。世人所希望。若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如來說此五欲。此五欲中何者最妙。為眼見色妙耶。為耳聞聲妙耶。為鼻嗅香妙耶。為舌知味妙耶。為身知細滑妙耶。此五事何者為最妙

  其中或有國王而作是說。色最為妙。或有作是論。聲最為妙。或有作是論。香最為勝。或有作是論。味最為妙。或有作是論。細滑為最勝

  是時。言色妙者。優陀延王之所說也。言聲妙者。優填王之所論也。言香妙者。惡生王之所論也。言味妙者。波斯匿王之所論也。言細滑妙者。毗沙王之所論也。是時。五王各相謂言。我等共論此五欲。然復不知何者為妙

  是時。波斯匿王語四王曰。今如來近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我等盡共至世尊所。問斯義。若世尊有所教敕。當共奉行

  是時。諸王聞波斯匿王語已。便共相將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波斯匿王以所共論五欲者。具白如來

  爾時。世尊告諸五王曰。諸王所論各隨時宜。所以然者。夫人性行深著色者。睹無厭足。此人於色最妙.最上。無復過者。爾時。彼人不著聲.香.味.細滑之法。五欲之中色為最妙

  若復有人性行著聲。彼聞聲已。極懷歡喜而無厭足。此人於聲最妙.最上。五欲之中聲最為妙

  若復有人性行著香。彼聞香已。極懷歡喜而無厭足。此人於香最妙.最上。五欲之中香最為妙

  若復有人性行著味。彼知味已。極懷歡喜而無厭足。此人於味最妙.最上。五欲之中味最為妙

  若復有人性行著細滑。彼得細滑已。極懷歡喜而無厭足。此人於細滑最上.最妙。五欲之中細滑最為妙

  若復彼人心以著色。爾時彼人不著聲.香.味.細滑之法。若復彼人性行著聲。爾時彼人不著色.香.味.細滑之法。若復彼人性行著香。爾時彼人不著色.聲.味.細滑之法。若復彼人性行著味。爾時彼人不著色.聲.香.細滑之法。若復彼人性行著細滑。爾時彼人不著色.聲.香.味之法

  是時。世尊便說此偈

  欲意熾盛時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歡喜  所願無有疑

  彼以得此欲  貪欲意不解

  以此為歡喜  緣之最為妙

  若復聽聲時  所欲必可克

  聞已倍歡喜  所願無有疑

  彼以得此聲  貪之意不解

  以此為歡喜  從之最為妙

  若復嗅香時  所欲必可克

  嗅已倍歡喜  所欲無有疑

  彼以得此香  貪之意不解

  以此為歡喜  從之最為妙

  若復得味時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歡喜  所欲無有疑

  彼以得此味  貪之意不解

  以此為歡喜  從之最為妙

  若得細滑時  所欲必可克

  得已倍歡喜  所欲無疑難

  彼以得細滑  貪之意不解

  以此為歡喜  從之最為妙

  是故。大王。若言色妙者。當平等論之。所以然者。於色有氣味。若色無味者。眾生終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色為最妙。然色有過失。若當色無過失。眾生則無厭患。以其有過失故。眾生厭患之。然色有出要。若當色無出要者。此眾生類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眾生得至無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色為最妙

  然復。大王。若言聲妙者。當平等論之。所以然者。於聲有氣味故。若聲無味者。眾生終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聲為最妙。然聲有過失。若當聲無過失。眾生則無厭患。以其有過失故。眾生厭患之。然聲有出要。若當聲無出要者。此眾生類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眾生得至無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聲為最妙

  大王當知。若言香妙者。當平等論之。所以然者。於香有氣味故。若香無氣味者。眾生之類終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香為最妙。然香有過失。若香無過失者。眾生則不厭患。以其有過失故。眾生厭患之。然香有出要。若當香無出要者。此眾生類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眾生得至無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香為最妙

  然復。大王。若言味妙者。當平等論之。所以然者。於味有氣味故。若味無氣味者。眾生之類終不染著。以其有氣味故。五欲之中味為最妙。然味有過失。若當味無過失者。眾生則不厭患。以其有過失故。眾生厭患之。然味有出要。若當味無出要者。此眾生類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眾生得至無畏涅槃城中。味為最妙

  然復。大王當知。言細滑妙者。當平等論之。所以然者。於細滑無氣味者。眾生終不染著。以其有味故。五欲之中細滑為最妙。然細滑有過失。若細滑無過失者。眾生之類則不厭患之。以其有過失故。眾生厭患之。然細滑有出要。若當細滑無出要者。此眾生類不得出生死之海。以其出要故。眾生得至無畏涅槃城中。五欲之中細滑為最妙。是故。大王。所樂之處。心即染著。如是。大王。當作是知

  爾時。五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舍衛城中有月光長者。饒財多寶。象馬七珍皆悉備具。金.銀.珍寶不可稱計。然月光長者無有兒息。爾時。長者以無兒故。求禱天神。請求日.月.天神.地神.鬼子母.四天王.二十八大神鬼王.釋及梵天.山神.樹神.五道之神.樹木.藥草。靡處不周。皆悉歸命。見賜一男兒

  爾時。月光長者婦經數日中便自懷妊。即語長者。我自懷妊。即語長者。我自覺有娠。長者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與夫人敷好床座。食好甘食。著好衣裳

  是時。夫人經八.九月。便生男兒。顏色端正。世之希有。如桃華色。是時。此兒兩手執無價摩尼珠。即時。便說此偈

  此傢頗有財  寶物及谷食

  我今欲惠施  使貧無有乏

  若此無物者  財寶及谷食

  今有無價珠  常用惠施人

  是時。父母及傢中人聞此語已。各各馳走。雲何乃生此鬼魅種。唯有父母哀愍兒故。不東西馳走。即時。母向兒說此偈

  為天幹沓和  鬼魅及羅剎

  是誰姓字何  我今欲知之

  是時。小兒復以偈報母曰

  非天幹沓和  非鬼魅羅剎

  我今父母生  是人不足疑

  是時。夫人聞此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以此因緣。盡向月光長者說是語

  時。長者便作是念。此將是何緣。我今當以此事向尼犍子說。即抱此兒詣尼犍子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是時。月光長者以此因緣具向尼犍子說。時。尼犍子聞此語已。告長者。此兒薄福之人。無益於身。當取殺之。若不殺者。門戶衰耗。皆當死盡

  是時。月光長者作是思惟。我前後來無有兒息。由此因緣。請求天地。無處不遍。乃經歷爾許年歲。方生此兒。我今不堪取此兒殺。當更問餘沙門.婆羅門。令斷我疑

  爾時。如來成佛未久。眾人稱號名大沙門。是時。月光長者便作是念。我可以因緣。具向大沙門說之。是時。長者即從座起。抱此兒往詣世尊所。中道復作是念。今有長老梵志。年過耆艾。聰明黠慧。眾人所敬待。彼尚不知.不見。況此沙門瞿曇。年少學道未久。豈能知此事乎。將恐不解吾疑。我今宜可中道還傢

  是時。有天神昔與長者知舊。知長者心中所念。在虛空中而告之曰。長者當知。小可前進。必當獲利。得大果報。亦當至甘露之處。如來出世甚為難遇。如來降甘露雨。時時乃有。又復。長者。有四事最小不可輕。雲何為四。國王雖小最不可輕。火雖小亦不可輕。龍雖小復不可輕。學道之人雖復年幼亦不可輕。是謂。長者。有此四事最不可輕

  是時。天神便說此偈

  國王雖復小  斬害由其法

  小火雖未熾  焚燒山草木

  神龍雖現小  降雨隨時宜

  學者年幼稚  度人無有量

  爾時。月光長者心開意解。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前進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爾時。世尊告長者曰。今此小兒極有大福。此小兒若當大者。當將五百徒眾來至我所。而出傢學道得阿羅漢。我聲聞中福德第一。無能及者

  是時。長者聞此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白世尊言。如世尊教。非如尼揵子語。是時。月光長者重白世尊。唯願受請及比丘僧並愍此小兒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時。長者以見默然受請。即從座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傢中。供辦種種甘饌飲食。敷好坐具。清旦自白。時到。唯願降神

  是時。世尊以知時到。將諸比丘前後圍繞。入舍衛城。至長者傢。即就於座。是時。長者見佛.比丘僧坐已定。即辦種種飲食。自手斟酌。歡喜不亂。以見食竟。除去缽器。行清凈水。更取小座。如來前坐。欲得聞佛所說妙法。是時。月光長者白世尊言。我今持居傢田業盡與此兒。唯願世尊當與立名

  世尊告曰。此兒生時。人皆馳走東西。雲是屍婆羅鬼。今即立字屍婆羅

  爾時。世尊漸與長者及長者婦而說妙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凈想。漏為大患。出要為妙。爾時。世尊以見長者及長者婦。心開意解。無復狐疑。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是時世尊盡與長者說之。令發歡喜之心。長者夫婦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凈。猶如新白[(畾/且)*毛]易染為色。是時。長者夫婦亦復如是。即於座上得法眼凈。彼以見法。分別諸法。以度猶豫。無復狐疑。得無所畏。解如來深奧之法。即受五戒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祀祠火為上  諸論頌為首

  王為人中尊  海為眾流源

  月為星中明  日為眾明最

  八方及上下  所生萬品物

  欲求其福者  三佛最為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從座起而去

  是時。長者求五百童子。使侍衛屍婆羅。是時。屍婆羅年向二十。往至父母所。白父母言。唯願二尊許使出傢學道

  爾時。二親即便聽許。所以然者。世尊先以記之。當將五百童子至世尊所。求作沙門。是時。屍婆羅及五百人禮父母足。便退而去。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屍婆羅白世尊言。唯願聽許。得在道次

  是時。世尊即便聽許使作沙門。未經幾日。便成阿羅漢。六通清徹。具八解脫。是時。五百童子前白佛言。唯願世尊聽作沙門。世尊默然可之。出傢未經幾日。便成羅漢

  爾時。尊者屍婆羅還在舍衛國本邦之處。眾人敬仰。得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是時。尊者屍婆羅便作是念。我今在此本邦之中。極為煩鬧。今可在人間遊化。是時。尊者屍婆羅到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詣所止。收攝坐具。著衣持缽。出隻桓精舍。將五百比丘。前後圍繞。在人間遊化。所至到處。無不供養者。皆供給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復有諸天告諸村落。今有尊者屍婆羅。得阿羅漢福德第一。將五百比丘。在人間遊化。諸賢可往供養。今不為者。後悔無益

  是時。尊者屍婆羅便作是念。今甚厭患此供養。當何處避之。令人不知吾處。是時。即入深山之中。諸天復在村落間。各各告曰。今尊者屍婆羅在此山中。可往供養。今不為者。後悔無益。是時。人民聞天語已。即負飲食。往詣尊者屍婆羅所。唯願尊住。為我等故

  是時。屍婆羅漸漸人中遊化。來至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五百人俱。亦得供養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時。屍婆羅復作是念。我今向在何處夏坐。令人不知吾處。復重作念。當在耆阇山東。廣普山西。於中夏坐。即將五百比丘。在彼山中而受夏坐

  是時。釋提桓因知屍婆羅心中所念。即於山中化作浮圖。園果樹木皆悉備具。周匝有浴池。化作五百高臺。復化作五百床座。復化作五百小床座。復化作五百繩床。以天甘露而食之。是時。尊者屍婆羅便作是念。我今已夏坐訖。不見如來甚久。今可往親覲世尊。即將五百比丘。往舍衛城。爾時盛熱。比丘眾皆悉汗出。污染身體

  是時。尊者屍婆羅作是念。今日比丘眾身體極熱。得少許雲在上及細雨者。甚是佳事。值小浴池及得少漿。以生此念。即空中有大雲。及作細雨。亦有浴池。有四非人負好甘漿。毗沙門王所遣。唯願尊者受此甘漿。及施比丘僧

  爾時。受此漿已。與比丘僧使飲之

  爾時。屍婆羅復作是念。我今可在此間止宿。是時。釋提桓因知屍婆羅心中所念。即於道側。化作五百房舍。床臥備具。是時。諸天奉上飲食。屍婆羅食訖。即從坐起而去

  爾時。尊者屍婆羅叔父在舍衛城內住。饒財多寶。無所短乏。然復慳貪。不肯佈施。不信佛.法.眾。不造功德。是時。諸親族語此人曰。長者。用此財貨為。然復不作後世遺糧

  爾時。彼長者聞此語已。一日之中以百千兩金佈施與外道梵志。不向三尊

  是時。尊者屍婆羅聞叔父以百千兩金施與外道異學。不佈施與三尊。是時。尊者屍婆羅往詣祇洹精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與屍婆羅說微妙之法。是時。尊者屍婆羅從如來聞法已。即從坐起。禮世尊足。右繞三匝。便退而去

  是時。尊者屍婆羅即其日。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漸漸往詣叔父傢。到已。在門外默然立。是時。長者見尊者屍婆羅在門外乞食。即語之曰。汝昨日何故不來。我昨日以百千兩金惠施。我可以一張[疊*毛]。持用施卿

  屍婆羅對曰。我今不用[疊*毛]為。今日來者。故乞食耳

  長者對曰。我昨日以用百千兩金惠施。更不能復惠施

  是時。尊者屍婆羅欲得度長者故。便飛在空中。身出水火。坐臥經行。隨意所造。是時。長者見此變化已。便作是說。可還來下就坐。今當相施

  是時。尊者屍婆羅即舍神足。尋來就坐。是時。彼長者以弊惡飲食極為粗醜。與尊者屍婆羅使食之。是時。尊者屍婆羅生長豪傢。飲食自恣。但以彼長者故。而受此食。便取食之。是時。尊者屍婆羅食訖。還詣所在

  即其夜。虛空神天來語長者曰

  善施極大施  乃與屍婆羅

  無欲以解脫  愛斷以無疑

  夜半.清旦二時說此偈

  善施極大施  乃與屍婆羅

  無欲以解脫  愛斷以無疑

  是時。長者聞天人語。便作是念。我昨日以百千兩金施與外道。乃無此應。我今日以弊惡食施與屍婆羅。乃致此應。何時當曉。自當以百千兩金施屍婆羅。是時。長者即其日檢校傢中。有直百千兩金者。即持詣屍婆羅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爾時。長者以百千兩金。奉上屍婆羅。並作是語。唯願受此百千兩金

  是時。尊者屍婆羅報曰。當使長者受福無窮。長壽自然。然復如來不許比丘受百千兩金

  是時。長者便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長者白世尊言。唯願世尊使屍婆羅比丘受此百千兩金。使我蒙其福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屍婆羅比丘所。雲吾喚卿

  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彼比丘從佛受教。即往至彼屍婆羅所。以如來語而告之

  是時。尊者屍婆羅承彼比丘語。即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告屍婆羅曰。汝今可受此長者百千兩金。使蒙其福。此是宿緣之業可受其報

  屍婆羅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尊者屍婆羅即時而說達嚫

  施衣及餘物  欲求其福德

  往至天世人  五樂自娛樂

  從天至人中  度有無疑難

  涅槃無為處  諸佛之所樂

  施惠無難者  蒙此獲福祐

  當起慈惠心  作福無有懈

  是時。尊者屍婆羅語長者言。可持此百千兩金。著我房中。爾時。長者承受其教。持此百千兩金。著尊者屍婆羅房中。便退而去

  是時。屍婆羅告諸比丘。諸有所乏者。來至此而取之。若復須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皆來取之。勿在餘處而求之也。展轉相告令知之

  是時。眾多比丘白世尊言。此屍婆羅昔作何福。生長者傢。端正無雙。如桃華色。復作何福。兩手捉珠出母胎中。復作何福。將五百人。詣如來所。出傢學道。值如來世。復作何福。所至到處。衣食自然無所短乏。餘比丘無能及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佛號毗婆屍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出現於世。遊在槃頭國界。與六十萬八千眾俱。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

  爾時。有梵志名曰耶若達。住彼土界。饒財多寶。金銀.珍寶.車[(王*巨)/木].馬瑙.真珠.琥珀。不可稱計。是時。耶若達出彼國界。往至毗婆屍如來所。到已。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毗婆屍如來漸與說法。便發歡喜之心。是時。耶若達白毗婆屍如來。唯願當受我請。欲飯佛及比丘僧。是時。如來默然受請。耶若達梵志以見世尊默然受請。即從座起。繞佛三匝而去。至傢中辦種種甘饌飲食

  是時。耶若達夜半便作是念。我今已辦種種飲食。唯乏無酪。明日清旦當往城門中。其有賣酪者。盡當買之。是時。耶若達清旦敷好坐具。尋復詣城門中求酪

  當於爾時。有放牛人持酪。名屍婆羅。欲往祠祀。是時。耶若達梵志語放牛人曰。卿酪賣者。吾當與價。屍婆羅報曰。我今欲祠祀。婆羅門報曰。汝今祀天為何所求。但賣與我。當重顧價。放牛人報曰。梵志。今用酪為。梵志報曰。我今請毗婆屍如來及比丘僧。然飲食盡辦。唯無有酪。是時。屍婆羅問梵志曰。毗婆屍如來者。為何等相貌。梵志報曰。如來者。無與等。戒具清凈。慧.定三昧不可及。天上.人中無能及者

  是時。耶若達梵志嘆說如來之德。屍婆羅聞已心開意解。是時。屍婆羅語梵志曰。我今躬持此酪往施如來。復用祀天為。是時。耶若達梵志將此放牛人往至傢中。即白。時到。今正是時。唯尊屈顧

  時。如來以知時到。著衣持缽。將諸比丘。前後圍繞。至耶若達梵志傢。各次第坐。是時。放牛人見如來容貌世之希有。諸根惔怕。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亦如日月。猶如須彌山出眾山上。光明遠照。靡不蒙潤。見已歡喜。便前進世尊所。而作是說。設當如來功德如梵志所論者。使此一瓶酪盡充眾僧。爾時。屍婆羅白世尊言。願受此酪。是時。如來即舒缽受酪。亦復與比丘僧。猶故有酪

  爾時。放牛人白世尊言。今故有餘酪。時。如來告曰。汝今更持此酪施佛及比丘眾。時。放牛人對曰。如是。世尊。是時。放牛人更重行酪。猶故遺餘酪在。放牛人復白佛言。今故有遺餘酪在。是時。如來告此人曰。今可持此酪與比丘尼眾.優婆塞.優婆夷眾。使得充飽。故有遺餘酪在。爾時。佛語放牛人。汝今持此酪與檀越主人。對曰。如是。尋復與檀越主人。故有遺餘酪在。復施與乞人貧匱者。亦有遺餘酪在。來白佛言。故有遺餘酪在。時佛告曰。今持此酪。瀉著凈地。若著水中。所以然者。我不見有人.天及世能消此酪者。唯除如來。放牛人即受佛教。持此酪而著水中。尋時。水中大火炎出。高數十仞

  是時。放牛人見此變怪已。嘆未曾有。還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叉手而住。復作此誓願。今持此酪施與四部之眾。設當有福德者。緣此福祐。莫墮八難之處。莫生貧匱之傢。所生之處。六情完具。面目端正。亦莫在傢。使將來之世亦值如此聖尊

  比丘當知。三十一劫復有佛名式詰如來。出現於世。是時。式詰如來遊化於野馬世界。與大比丘十萬人俱。是時。式詰如來到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彼城中有大商客。名曰善財。遙見式詰如來諸根寂靜。容貌端正。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面如日月。見已。便發歡喜之心。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賈人以好寶珠。散如來上。現其微心。普作誓願。持此功德所生之處。饒財多寶。無所乏短。無令手中有空缺時。乃至母胞胎中亦使不空

  於此劫中復有毗舍羅婆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世尊。爾時。有長者名善覺。饒財多寶。復請毗舍羅婆如來.至真.等正覺。及比丘僧。時。彼長者少於使人。是時長者躬自辦種種甘饌飲食。飯彼如來。作是誓願。我持功德。所生之處。常值三尊。無所短乏。恒多使人。令將來之世值如來。如今日也

  今此賢劫中有佛名拘屢孫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爾時。有長者名多財。復請拘屢孫如來。七日之中飯佛及比丘僧。供養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所生之處常饒財多寶。莫生貧賤之傢。使我所生之處恒得四事供養。為四部之眾.國王.人民所見宗敬。天.龍.鬼神.人.若非人。所見接遇

  諸比丘當知。爾時耶若達梵志。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今月光長者今身是也。爾時放牛人。名屍婆羅。以酪供養佛者。今比丘屍婆羅是也。爾時善財賈人。豈異人乎。莫作是觀。今屍婆羅比丘是也。爾時善覺長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今屍婆羅比丘是。爾時多財長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今日屍婆羅比丘是也

  諸比丘當知。屍婆羅比丘作此誓願。使我所生之處。恒端正無雙。常在富貴傢生。使將來之世值遇世尊。設為我說者。即得解脫。得出傢作沙門。緣此功德。今屍婆羅比丘得生富貴傢。端正無雙。今遭值我。即得阿羅漢。然比丘當知。復以寶珠散如來上。持是功德。今處母胎。手執雙珠出母胎中。價直閻浮提。當生之日便作是說。復請拘屢孫如來求多使人。今將五百徒眾至我所。出傢學道。得阿羅漢。復於七日之中供養拘屢孫如來。求得四事供養。今日不乏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緣此功德。餘比丘所不及。釋提桓因身來供養給其所須。又且諸天轉告村落。使四部之眾知有屍婆羅。此其義也。我弟子中第一福德者。屍婆羅比丘是也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五健丈夫堪任戰鬥出現於世。雲何為五。於是。有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遙見風塵。便懷恐怖。是謂第一戰鬥人也

  復次。第二戰鬥人。著鎧持仗。欲入軍戰。若見風塵。不懷恐怖。但見高幢。便懷恐怖。不堪前鬥。是謂第二人

  復次。第三戰鬥人。著鎧持仗。欲入軍戰鬥。彼若見風塵。若見高幢。不懷恐怖。若見弓箭。便懷恐怖。不堪戰鬥。是謂第三人也

  復次。第四戰鬥人。著鎧持仗。入軍共鬥。彼若見風塵。若見高幢。若見箭。不懷恐懼。但入陣時。便為他所捉。或斷命根。是謂第四戰鬥人也

  復次。第五戰鬥人。著鎧持仗。欲入陣鬥。彼若見風塵。若見高幢。若見箭。若為他所捉。乃至於死。不懷恐怖。能壞他軍境界無外而領人民。是謂第五戰鬥人也

  如是。比丘。世間有此五種人。今比丘眾中亦有此五種之人出現於世。雲何為五。或有一比丘遊他村落。彼聞村中有婦人。端正無雙。面如桃華色。彼聞已。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即見此女人顏貌無雙。便起欲想。除去三衣。還佛禁戒。而作居傢。猶如彼鬥人。小見風塵。以懷恐怖。似此比丘也

  復次。有比丘聞有女人在村落中住。端正無比。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彼若見女人不起欲想。但與彼女人共相調戲。言語往來。因此調戲。便舍法服。還為白衣。如彼第二人。見風塵不怖。但見高幢便懷恐怖。此比丘亦復如是

  復次。有一比丘聞村落中有女人。容貌端正。世之希有。如桃華色。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若見女人不起欲想。設共女人共調戲。亦復不起欲意之想。但與彼女人手拳相加。或相捻挃。於中便起欲想。舍三法衣。還為白衣。習於傢業。如彼第三人入陣時。見風塵.見高憧不恐怖。見弓箭便懷恐怖

  復次。有一比丘聞村落中有女人。面容端正。世之希有。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彼若見女人不起欲想。設共言語。亦復不起欲想。設彼女人共相捻挃。便起欲想。然不舍法服。習於傢業。如彼第四人入軍。為他所獲。或喪命根。而不得出

  復次。有一比丘。依村落而住。彼聞村中有女人。然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彼若見女人不起欲想。設共言笑。亦不起欲想。設復共相捻挃。亦復不起欲想。是時。比丘觀此身中三十六物惡穢不凈。誰著此者。由何起欲。此欲為止何所。為從頭耶。形體出耶。觀此諸物瞭無所有。從頭至足亦復如是。五藏所屬。無有想像。亦無來處。彼觀緣本。不知所從來處。彼復作是念。我觀此欲從因緣生。彼比丘觀此已。欲漏心得解脫。有漏心得解脫。無明漏心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如彼第五戰鬥之人。不難眾敵而自遊化。由是故。我今說此人舍於愛欲。入於無畏之處。得至涅槃城。是謂。比丘。有此五種之人。出現於世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非我思想生  且汝而不有

  是故。諸比丘。當觀惡穢淫不凈行。除去色欲。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戰鬥之人出現於世。雲何為五。或有一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彼見風塵。便懷恐怖。不敢入彼大陣之中。是謂第一之人

  復次。第二戰鬥之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彼見風塵。不生畏懼。但聞擊鼓之音。便懷恐怖。是謂第二之人

  復次。第三之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彼見風塵。不生畏懼。設聞鼓角之聲。不起畏懼。彼若見高幢。便懷恐怖。不堪戰鬥。是謂第三之人

  復次。第四戰鬥之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中。若見風塵。不起畏懼。若聞鼓角之音。復非恐懼。若見高幢。亦非怖畏。設為他所捉。或斷命根。是謂第四之人

  復次。第五有人著鎧持仗。入軍共鬥。彼盡能有所壞廣接國界。是謂第五之人出現於世。

  比丘當知。今比丘亦有五種之人。出現於世間。雲何為五。或有一比丘住村落中。彼聞有女人。端正無雙。如桃華色。彼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守根門。不護身.口.意法。彼若見女人便起欲意。還舍禁戒。習白衣法。如彼初人聞揚塵之聲。不堪戰鬥。便懷恐怖。我由是故而說此人

  復次。有比丘住在村落。彼聞村中有女人。端正無比。面如桃華色。而便舍戒。習白衣法。如彼第二鬥人。但聞鼓角之聲。不堪戰鬥。此亦如是

  復次。有比丘住在村落。聞有女人在彼村落。彼聞已。便起欲意。若見女人不起欲想。但共女人共相調戲。於中便舍禁戒。習白衣法。如彼第三人遙見幢已。便懷恐怖。不堪戰鬥。由是故。今說此人。是謂第三戰鬥之人

  復次。有比丘住在村落。彼比丘聞村中有女人。聞已。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守護身.口.意。彼見女人端正無雙。於中便起欲意。或與女人共相捻挃或手拳相加。便舍禁戒。還為白衣。如彼第四戰鬥之人。在大軍中為他所捉。喪失命根。由是之故。今說此人

  復次。有比丘聞村落中有女人。世之希有。彼雖聞此不起欲想。彼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村乞食。而守護身.口.意。彼雖見女人。不起欲想。無有邪念。設共女言語往返。亦不起欲想。亦無邪念。設共女人共相捻挃。手拳相加。爾時便起欲想。身.口.意便熾盛。欲意已熾盛。還詣園中。至長老比丘所。以此因緣。向長老比丘說之。諸賢當知。我今欲意熾盛。不能自禁制。唯願說法。使脫欲之惡露不凈。是時。長老比丘告曰。汝今當觀此欲為從何生。復從何滅。如來所說。夫去欲者。以不凈觀除之。及修行不凈觀之道

  是時。長老比丘便說此偈言

  設知顛倒者  加心而熾盛

  當去諸熾心  欲意止休息

  諸賢知之。欲從想生。以興想念。便生欲意。或能自害。復害他人。起若幹災患之變。於現法中受其苦患。復於後世受苦無量。欲意以除。亦不自害。不害他人。於現法報不受其苦。是故。今當除想念。以無想念。便無欲心。以無欲心。便無亂想

  爾時。彼比丘受如此教敕。即思惟不凈之相。以思惟不凈之想。爾時有漏心得解脫。至無為處。如彼第五人著鎧持仗入軍戰鬥。彼見眾敵無有恐懼。設有來害者心不移動。能破外寇。居他界中。由是故。今說此人能破魔眾。去諸亂想。至無為處。是謂第五人出現於世

  比丘當知。世間有此五人出現世間。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欲不凈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夫掃地之人有五事不得功德。雲何為五。於是。掃地之人不知逆風。不知順風。復不作聚。復不除糞。然掃地之處復非凈潔。是謂。比丘。掃地之人。雖有五事。不成大功德

  復次。比丘。掃地之人成五功德。雲何為五。於是。掃地之人知逆風.順風之理。亦知作聚。亦能除之。不留遺餘極令凈好。是謂。比丘。有此五事成大功德。是故。諸比丘。當除前五事。修後五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人掃偷婆不得五功德。雲何為五。於是。有人掃偷婆不以水灑地.不除去瓦石.不平整其地.不端意掃地.不除去穢惡。是謂。比丘。掃地之人不成五功德

  比丘當知。掃地之人成五功德。雲何為五。於是。掃偷婆之人以水灑地.去瓦石.平整其地.端意掃地.除去穢惡。是謂。比丘。有五事令人得功德。是故。諸比丘。欲求其功德者。當行此五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長遊行之人有五艱難。雲何為五。於是。恒遊行人不誦法教。所誦之教而忘失之。不得定意。以得三昧。復忘失之。聞法不能持。是謂。比丘。多遊行人有此五難

  比丘當知。不多遊行人有五功德。雲何為五。未曾得法而得法。已得不復忘失。多聞能有所持。能得定意。以得三昧不復失之。是謂。比丘。不多遊行人有此五功德。是故。諸比丘。莫多遊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恒一處止。有五非法。雲何為五。於是。比丘一處住者。意著屋舍。畏恐人奪。或意著財產。復恐人奪。或多集物。猶如白衣。貪著親親。不欲使人至親親傢。恒共白衣而相往來。是謂。比丘。一處住人有此五非法。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勿一處住。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不一處住人有五功德。雲何為五。不貪屋。不貪器物。不多集財物。不著親族。不與白衣共相往來。是謂。比丘。不住一處人有此五功德。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行此五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光明池側。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人間遊化

  爾時。世尊遙見大樹為火所燒。見已。如來更詣一樹下。到已。就樹下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雲何。比丘。寧持身投此火中為。寧與端正女人而共交遊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寧與女人共相交遊。不投身入此火中。所以然者。此火毒熱不可稱計。斷其命根。受苦無量

  世尊告曰。我今告汝等。非沙門行。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言是梵行。不聞正法。言我聞法。無清白法。如是之人。寧投入此火中不與女人共相交遊。所以然者。彼人寧受此苦痛。不以此罪入地獄中受苦無量。雲何。比丘。寧受人禮拜恭敬為。寧使人取利劍斷其手足

  諸比丘對曰。寧受恭敬禮拜。不使人以劍斷其手足。所以然者。斷其手足。痛不可稱計

  世尊告曰。我今告汝等。非沙門行。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言是梵行。不聞正法。言聞正法。無清白行。斷善根。如是之人。寧投身受此利劍。不以無戒受他恭敬。所以然者。此痛斯須間耳。地獄苦痛不可稱計。雲何。比丘。寧受人衣裳為。寧以熱鐵鍱用纏裹身

  諸比丘對曰。寧以受人衣裳。不受此苦痛。所以然者。此毒痛不可稱計

  世尊告曰。我今重告汝。無戒之人寧以熱鐵鍱纏裹其身。不受人衣裳。所以然者。此痛須臾間耳。地獄苦痛不可稱計。雲何。比丘。寧受人信施之食為。寧以吞熱鐵丸乎

  諸比丘對曰。寧受人信施之食。不吞熱鐵丸。所以然者。此痛不可堪處

  世尊告曰。我今語汝。寧吞熱鐵丸。不以無戒受人信施。所以然者。吞熱鐵丸。痛斯須間。不以無戒受他信施。雲何。比丘。寧受人床敷之具為。寧臥熱鐵床上

  諸比丘對曰。我等。世尊。寧受人床臥之具。不臥鐵床上。所以然者。此之毒痛不可稱計

  世尊告曰。彼愚癡之人無有戒行。非沙門。言是沙門。無有梵行。言修梵行。寧當臥鐵床上。不以無戒受他信施。何以故。臥鐵床上。痛斯須間。不以無戒受他信施

  比丘當知。如我今日觀無戒之人所趣向處。設彼人間者。形體枯悴。沸血從面孔出。便取命終。不與女人共相交遊。不受人禮敬之德。不受人衣被.飯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以其無戒之人。不觀後世.前世之罪。不顧命根受此苦痛。無戒之人當生三惡趣中。所以然者。以其造惡行之所致也

  如來今日觀察善行人之所趣向。正使中毒。為刀所傷。自斷命根。何以故。欲舍此身受天之福。當生善處。皆由前世受善行報之所致也

  是故。比丘。當念修行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所見身。欲使今世獲其果報。得甘露道。正使受人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而無過失。又使檀越受福無窮。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說此法時。六十比丘漏盡意解。六十比丘還舍法服而作白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王及月光  屍婆.二種鬥

  二掃二行法  去住有二種

  枯樹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