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漢譯《長阿含經》22卷,分4部分,分別敘述有關佛陀 、教行,與外道論難及世界成敗之說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第一分初

  大本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諸比丘於乞食後集花林堂。各共議言。諸賢比丘。唯無上尊為最奇特。神通遠達。威力弘大。乃知過去無數諸佛。入於涅槃。斷諸結使。消滅戲論。又知彼佛劫數多少。名號.姓字。所生種族。其所飲食。壽命修短。所更苦樂。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雲何。諸賢。如來為善別法性。知如是事。為諸天來語。乃知此事

  爾時。世尊在閑靜處。天耳清凈。聞諸比丘作如是議。即從座起。詣花林堂。就座而坐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謂。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語議。時。諸比丘具以事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傢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汝等所論。正應如是。如來神通。威力弘大。盡知過去無數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諸天來語故知。佛時頌曰

  比丘集法堂講說賢聖論

  如來處靜室天耳盡聞知

  佛日光普照分別法界義

  亦知過去事三佛般泥洹

  名號姓種族受生分亦知

  隨彼之處所凈眼皆記之

  諸天大威力容貌甚端嚴

  亦來啟告我三佛般泥洹

  記生名號姓哀鸞音盡知

  無上天人尊記於過去佛

  又告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於過去諸佛因緣不。我當說之

  時。諸比丘白言。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毗婆屍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屍棄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有毗婆屍佛

  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屍棄

  即於彼劫中毗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迦葉釋迦文

  汝等當知。毗婆屍佛時。人壽八萬歲。屍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毗舍婆佛時。人壽六萬歲。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佛時頌曰

  毗婆屍時人壽八萬四千

  屍棄佛時人壽命七萬歲

  毗舍婆時人壽命六萬歲

  拘樓孫時人壽命四萬歲

  拘那含時人壽命三萬歲

  迦葉佛時人壽命二萬歲

  如我今時人壽命不過百

  毗婆屍佛出剎利種。姓拘利若。屍棄佛.毗舍婆佛種.姓亦爾。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曇。佛時頌曰

  毗婆屍如來屍棄毗舍婆

  此三等正覺出拘利若姓

  自餘三如來出於迦葉姓

  我今無上尊導禦諸眾生

  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曇

  前三等正覺出於剎利種

  其後三如來出婆羅門種

  我今無上尊勇猛出剎利

  毗婆屍佛坐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屍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毗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拘樓孫佛坐屍利沙樹下成最正覺。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拘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真。坐缽多樹下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毗婆屍如來往詣波羅樹

  即於彼處所得成最正覺

  屍棄分陀樹成道滅有原

  毗舍婆如來坐娑羅樹下

  獲解脫知見神足無所礙

  拘樓孫如來坐屍利沙樹

  一切智清凈無染無所著

  拘那含無尼坐烏暫樹下

  即於彼處所滅諸貪憂惱

  迦葉如來坐尼拘樓樹下

  即於彼處所除滅諸有本

  我今釋迦文坐於缽多樹

  如來十力尊斷滅諸結使

  摧伏眾魔怨在眾演大明

  七佛精進力放光滅闇冥

  各各坐諸樹於中成正覺

  毗婆屍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屍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毗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七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時頌曰

  毗婆屍名觀智慧不可量

  遍見無所畏三會弟子眾

  屍棄光無動能滅諸結使

  無量大威德無能測量者

  彼佛亦三會弟子普共集

  毗舍婆斷結大仙人要集

  名聞於諸方妙法大名稱

  二會弟子眾普演深奧義

  拘樓孫一會哀愍療諸苦

  導師化眾生一會弟子眾

  拘那含如來無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容貌悉具足

  一會弟子眾普演微妙法

  迦葉一一毛一心無亂想

  一語不煩重一會弟子眾

  能仁意寂滅釋種沙門上

  天中天最尊我一會弟子

  彼會我現義演佈清凈教

  心常懷歡喜漏盡盡後有

  毗婆屍棄三毗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仙人會演說

  時。毗婆屍佛有二弟子。一名騫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屍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遊。二名鬱多摩。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毗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鬱多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佛時頌曰

  騫茶提舍等毗婆屍弟子

  阿毗浮三婆屍棄佛弟子

  扶遊鬱多摩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毗舍婆弟子

  薩屍毗樓等拘樓孫弟子

  舒槃鬱多樓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羅婆迦葉佛弟子

  舍利弗目連是我第一子

  毗婆屍佛有執事弟子。名曰無憂。屍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弟子。名曰阿難。佛時頌曰

  無憂與忍行寂滅及善覺

  安和善友等阿難為第七

  此為佛侍者具足諸義趣

  晝夜無放逸自利亦利他

  此七賢弟子侍七佛左右

  歡喜而供養寂然歸滅度

  毗婆屍佛有子。名曰方膺。屍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迦葉佛有子。名曰集軍。今我有子。名曰羅睺羅。佛時頌曰

  方膺無量子妙覺及上勝

  導師集軍等羅睺羅第七

  此諸豪貴子紹繼諸佛種

  愛法好施惠於聖法無畏

  毗婆屍佛父名槃頭。剎利王種。母名槃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曰槃頭婆提。佛時頌曰

  遍眼父槃頭母槃頭婆提

  槃頭婆提城佛於中說法

  屍棄佛父名。曰明相。剎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時頌曰

  屍棄父明相母名曰光曜

  於明相城中威德降外敵

  毗舍婆佛父名善燈。剎利王種。母名稱戒。王所治城名曰無喻。佛時頌曰

  毗舍婆佛父善燈剎利種

  母名曰稱戒城名曰無喻

  拘樓孫佛父名祀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時頌曰

  祀得婆羅門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居在安和城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王名清凈。隨王名故城名清凈。佛時頌曰

  大德婆羅門母名曰善勝

  王名曰清凈居在清凈城

  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時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羅[木*奈]。佛時頌曰

  梵德婆羅門母名曰財主

  時王名汲毗在波羅[木*奈]城

  我父名凈飯。剎利王種。母名大清凈妙。王所治城名迦毗羅衛。佛時頌曰

  父剎利凈飯母名大清凈

  土廣民豐饒我從彼而生

  此是諸佛因緣.名號.種族.所出生處。何有智者聞此因緣而不歡喜。起愛樂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

  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脅入。正念不亂。當於爾時。地為震動。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睹見。知其所趣。時。此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餘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佛時頌曰

  密雲聚虛空電光照天下

  毗婆屍降胎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莫不蒙大明

  處胎凈無穢諸佛法皆然

  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佛時頌曰

  四方四天子有名稱威德

  天帝釋所遣善守護菩薩

  手常執戈矛衛護不去離

  人非人不嬈此諸佛常法

  天神所擁護如天女衛天

  眷屬懷歡喜此諸佛常法

  又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無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之士觀凈琉璃。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凈琉璃珠其明如日月

  仁尊處母胎其母無惱患

  智慧為增益觀胎如金像

  母懷妊安樂此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屍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心清凈。無眾欲想。不為淫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住母胎天終天福成

  其母心清凈無有眾欲想

  舍離諸淫欲不染不親近

  不為欲火燃諸佛母常凈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凈。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持人中尊身精進戒具足

  後必受天身此緣名佛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始入胎時。闇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太子生地動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餘界上下與諸方

  放光施凈目具足於天身

  以歡喜凈音轉稱菩薩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時。菩薩母手攀樹枝。不坐不臥。時。四天子手奉香水。於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聖子。勿懷憂戚。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母不坐臥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其身清凈。不為穢惡之所污染。猶如有目之士。以凈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污。二俱凈故。菩薩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凈明珠投繒不染污

  菩薩出胎時清凈無染污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從右脅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安行於七步

  觀四方舉聲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此身最後邊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二泉湧出一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兩足尊生時二泉自湧出

  以供菩薩用遍眼浴清凈

  二泉自湧出其水甚清凈

  一溫二清冷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兇。時。諸相師受命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若在傢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寶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傢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

  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當趣二處。必然無疑。在傢當為轉輪聖王。若其出傢。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百福太子生相師之所記

  如典記所載趣二處無疑

  若其樂傢者當為轉輪王

  七寶難可獲為王寶自至

  真金千輻具周匝金輞持

  轉能飛遍行故名為天輪

  善調七牙住高廣白如雪

  能善飛虛空名第二象寶

  馬行周天下朝去暮還食

  朱髦孔雀咽名為第三寶

  清凈琉璃珠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晝名為第四寶

  色聲香味觸無有與等者

  諸女中第一名為第五寶

  獻王琉璃寶珠玉及眾珍

  歡喜而貢奉名為第六寶

  如轉輪王念軍眾速來去

  健疾如王意名為第七寶

  此名為七寶輪象馬純白

  居士珠女寶典兵寶為七

  觀此無有厭五欲自娛樂

  如象斷[革*奇]靽出傢成正覺

  王有如是子二足人中尊

  處世轉法輪道成無懈怠

  是時。父王殷勤再三。重問相師。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時諸相師即披太子衣。說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二者足下相輪。千輻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網縵。猶如鵝王。四者手足柔軟。猶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纖。長無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滿。觀視無厭。七者鹿膊腸。上下[月*庸]直。八者鉤鎖骨。骨節相鉤。猶如鎖連。九者陰馬藏。十者平立垂手過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紺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紺色仰靡。十三.身黃金色。十四.皮膚細軟。不受塵穢。十五.兩肩齊亭。充滿圓好。十六.胸有萬字。十七.身長倍人。十八.七處平滿。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二十.頰車如師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方整齊平。二十四.齒密無間。二十五.齒白鮮明。二十六.咽喉清凈。所食眾味。無不稱適。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徹。二十九.眼紺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頂有肉髻。是為三十二相。即說頌曰

  善住柔軟足不蹈地跡現

  千輻相莊嚴光色靡不具

  如尼俱類樹縱廣正平等

  如來未曾有秘密馬陰藏

  金寶莊嚴身眾相互相映

  雖順俗流行塵土亦不污

  天色極柔軟天蓋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如華始出池

  王以問相師相師敬報王

  稱贊菩薩相舉身光明具

  手足諸支節中外靡不現

  食味盡具足身正不傾斜

  足下輪相現其音如哀鸞

  [月*庸][月*坒]形相具宿業之所成

  臂肘圓滿好眉目甚端嚴

  人中師子尊威力最第一

  其頰車方整臥脅如師子

  齒方整四十齊密中無間

  梵音未曾有遠近隨緣到

  平立不傾身二手摩捫膝

  毛齊整柔軟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手足網縵相

  肉髻目紺青眼上下俱眴

  兩肩圓充滿三十二相具

  足跟無高下鹿膊腸纖[月*庸]

  天中天來此如象絕[革*奇]靽

  解脫眾生苦處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為說四真諦

  開演法句義令眾奉至尊

  佛告比丘。毗婆屍菩薩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佛時頌曰

  人中未曾有生於二足尊

  諸天懷敬養奉寶蓋寶扇

  爾時。父王給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塗香。四者娛樂。歡喜養育。無有懈倦。於是頌曰

  乳母有慈愛子生即付養

  一乳哺一浴二塗香娛樂

  世間最妙香以塗人中尊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視無厭足。於是頌曰

  多人所敬愛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諦觀視之無厭足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眾共傅抱。如觀寶華。於是頌曰

  二足尊生時多人所敬愛

  展轉共傅抱如觀寶花香

  菩薩生時。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屍。於是頌曰

  天中天不眴猶如忉利天

  見色而正觀故號毗婆屍

  菩薩生時。其聲清徹。柔軟和雅。如迦羅頻伽鳥聲。於是頌曰

  猶如雪山鳥飲華汁而鳴

  其彼二足尊聲清徹亦然

  菩薩生時。眼能徹視見一由旬。於是頌曰

  清凈業行報受天妙光明

  菩薩目所見周遍一由旬

  菩薩生時。年漸長大。在天正堂。以道開化。恩及庶民。名德遠聞。於是頌曰

  童幼處正堂以道化天下

  決斷眾事務故號毗婆屍

  清凈智廣博甚深猶大海

  悅可於群生使智慧增廣

  於時。菩薩欲出遊觀。告敕禦者嚴駕寶車。詣彼園林。巡行遊觀。禦者即便嚴駕訖已還白。今正是時。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於其中路見一老人。頭白齒落。面皺身僂。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顧問侍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問。何如為老。答曰。夫老者生壽向盡。餘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又問。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無有豪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侍者回駕還宮。靜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當有。佛於是頌曰

  見老命將盡拄杖而羸步

  菩薩自思惟吾未免此難

  爾時。父王問彼侍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老人。是以不樂。爾時。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傢。今者不悅。得無爾乎。當設方便。使處深宮。五欲娛樂。以悅其心。令不出傢。即便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父王聞此言方便嚴宮館

  增益以五欲欲使不出傢

  又於後時。太子復命禦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獨臥糞除。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顧問禦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問曰。何如為病。答曰。病者。眾痛迫切。存亡無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當爾。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則有病。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禦者回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當爾。佛於是頌曰

  見彼久病人顏色為衰損

  靜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禦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病人。是以不樂。於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傢。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傢。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色聲香味觸微妙可悅樂

  菩薩福所致故娛樂其中

  又於異時。太子復敕禦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死人。雜色繒幡前後導引。宗族親裡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復問。此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問曰。何如為死。答曰。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壞敗。存亡異趣。室傢離別。故謂之死。太子又問禦者。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無有貴賤。於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禦者回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當然。佛時頌曰

  始見有人死知其復更生

  靜默自思惟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禦者。太子出遊。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死人。是故不樂。於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傢。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傢。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於是頌曰

  童子有名稱婇女眾圍繞

  五欲以自娛如彼天帝釋

  又於異時。復[來*力]禦者嚴駕出遊。於其中路逢一沙門。法服持缽。視地而行。即問禦者。此為何人。禦者答曰。此是沙門。又問。何謂沙門。答曰沙門者。舍離恩愛。出傢修道。攝禦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戚。遇樂不欣。能忍如地。故號沙門。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惟是為快。即[來*力]禦者回車就之

  爾時。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須發。法服持缽。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傢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太子曰。善哉。此道最真。尋[來*力]禦者。齎吾寶衣並及乘轝。還白大王。我即於此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傢修道。所以然者。欲調伏心意。舍離塵垢。清凈自居。以求道術。於是。禦者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太子於後即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傢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見老.病人。知世苦惱。又見死人。戀世情滅。及見沙門。廓然大悟。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傢。是真遠離。時。彼國人聞太子剃除須發。法服持缽。出傢修道。咸相謂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舍國榮位。捐棄所重。於時。國中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求為弟子。出傢修道。佛時頌曰

  撰擇深妙法彼聞隨出傢

  離於恩愛獄無有眾結縛

  於時。太子即便納受。與之遊行。在在教化。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所至之處。無不恭敬四事供養。菩薩念言。吾與大眾。遊行諸國。人間憒鬧。此非我宜。何時當得離此群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願。於閑靜處專精修道。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闇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此。緣此苦陰。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瞭苦陰。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於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於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因愛而廣普

  愛由於受生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知行從癡生

  如是因緣者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聖造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更不外求師

  能於陰界入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凈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則成等正覺

  如鳥遊虛空東西隨風遊

  菩薩斷眾結如風靡輕衣

  毗婆屍閑靜觀察於諸法

  老死何緣有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生清凈智慧

  知老死由生生滅老死滅

  毗婆屍佛初成道時。多修二觀。一曰安隱觀。二曰出離觀。佛於是頌曰

  如來無等等多修於二觀

  安隱及出離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斷除眾結使

  登山觀四方故號毗婆屍

  大智光除冥如以鏡自照

  為世除憂惱盡生老死苦

  毗婆屍佛於閑靜處復作是念。我今已得此無上法。甚深微妙。難解難見。息滅.清凈。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眾生異忍.異見.異受.異學。依彼異見。各樂所求。各務所習。是故於此甚深因緣。不能解瞭。然愛盡涅槃。倍復難知。我若為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復說法

  時。梵天王知毗婆屍如來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間便為敗壞。甚可哀愍。毗婆屍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說。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宮忽然來下。立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時。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唯願世尊以時說法。今此眾生塵垢微薄。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開化。畏怖後世無救之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於閑靜處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為彼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故我默然不欲說法。我從無數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無上行。今始獲此難得之法。若為淫.怒.癡眾生說者。必不承用。徒自勞疲。此法微妙。與世相反。眾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觀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說法

  時。梵天王復重勸請。殷勤懇惻。至於再三。世尊。若不說法。今此世間便為壞敗。甚可哀愍。唯願世尊以時敷演。勿使眾生墜落餘趣。爾時。世尊三聞梵王殷勤勸請。即以佛眼觀視世界。眾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鈍。教有難易。易受教者畏後世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譬如優缽羅花.缽頭摩華.鳩勿頭華.分陀利華。或有始出污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與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開者。然皆不為水所染著。易可開敷。世界眾生。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當開演甘露法門。是法深妙。難可解知。今為信受樂聽者說。不為觸擾無益者說

  爾時。梵王知佛受請。歡喜踴躍。繞佛三匝。頭面禮足。忽然不現。其去未久。是時如來靜默自思。我今先當為誰說法。即自念言。當入槃頭城內。先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開甘露法門。於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頃。於道樹忽然不現。至槃頭城槃頭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於是頌曰

  如師子在林自恣而遊行

  彼佛亦如是遊行無掛礙

  毗婆屍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寧欲知不。毗婆屍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見卿等。宜知是時。時。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佛教。二人聞已。即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凈。上漏為患。贊嘆出離為最微妙清凈第一。爾時。世尊見此二人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佈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爾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即於座上遠離塵垢。得法眼凈。猶若素質易為受染。是時。地神即唱斯言。毗婆屍如來於槃頭城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如是展轉。聲徹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須臾之頃。聲至梵天。佛時頌曰

  歡喜心踴躍稱贊於如來

  毗婆屍成佛轉無上法輪

  初從樹王起往詣槃頭城

  為騫茶提舍轉四諦法輪

  時騫茶提舍受佛教化已

  於凈法輪中梵行無有上

  彼忉利天眾及以天帝釋

  歡喜轉相告諸天無不聞

  佛出於世間轉無上法輪

  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

  升仙名普聞善智離世邊

  於諸法自在智慧轉法輪

  觀眾平等法息心無垢穢

  以離生死扼智慧轉法輪

  苦滅離諸惡出欲得自在

  離於恩愛獄智慧轉法輪

  正覺人中尊二足尊調禦

  一切縛得解智慧轉法輪

  教化善導師能降伏魔怨

  彼離於諸惡智慧轉法輪

  無漏力降魔諸根定不懈

  盡漏離魔縛智慧轉法輪

  若學決定法知諸法無我

  此為法中上智慧轉法輪

  不以利養故亦不求名譽

  愍彼眾生故智慧轉法輪

  見眾生苦厄老病死逼迫

  為此三惡趣智慧轉法輪

  斷貪嗔恚癡拔愛之根原

  不動而解脫智慧轉法輪

  難勝我已勝勝已自降伏

  已勝難勝魔智慧轉法輪

  此無上法輪唯佛乃能轉

  諸天魔釋梵無有能轉者

  親近轉法輪饒益天人眾

  此等天人師得度於彼岸

  是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毗婆屍佛言。我等欲於如來法中凈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凈自在。修行以盡苦際。爾時。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來又以三事示現。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

  爾時。槃頭城內眾多人民。聞二人出傢學道。法服持缽。凈修梵行。皆相謂曰。其道必真。乃使此等舍世榮位。捐棄所重。時。城內八萬四千人往詣鹿野苑中毗婆屍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凈。上漏為患。贊嘆出離為最微妙清凈第一。爾時。世尊見此大眾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於是即為說苦聖諦。敷演開解。分佈宣釋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

  時。八萬四千人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猶如素質易為受色。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佛言。我等欲於如來法中凈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凈自在。修行以盡苦際。時。八萬四千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世尊以三事教化。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現前。八萬四千人聞佛於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人所不能轉。即詣槃頭城毗婆屍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時頌曰

  如人救頭燃速疾求滅處

  彼人亦如是速詣於如來

  時。佛為說法亦復如是。爾時。槃頭城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提舍比丘.騫茶比丘於大眾中上升虛空。身出水火。現諸神變。而為大眾說微妙法。爾時。如來默自念言。今此城內乃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宜遣遊行。各二人俱在在處處。至於六年。還來城內說具足戒

  時。首陀會天知如來心。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彼天沒。忽然至此。於世尊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須臾白佛言。如是。世尊。此槃頭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佈。處處遊行。至於六年。乃還此城。說具足戒。我當擁護。令無伺求得其便者。爾時。如來聞此天語。默然可之

  時。首陀會天見佛默然許可。即禮佛足。忽然不現。還至天上。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今此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佈。遊行教化。至六年已。還集說戒。時。諸比丘受佛教已。執持衣缽。禮佛而去。佛時頌曰

  佛悉無亂眾無欲無戀著

  威如金翅鳥如鶴舍空池

  時。首陀會天於一年後告諸比丘。汝等遊行已過一年。餘有五年。汝等當知。訖六年已。還城說戒。如是至於六年。天復告言。六年已滿。當還說戒。時。諸比丘聞天語已。攝持衣缽。還槃頭城。至鹿野苑毗婆屍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時頌曰

  如象善調隨意所之

  大眾如是隨教而還

  爾時。如來於大眾前上升虛空。結加趺坐。講說戒經。忍辱為第一。佛說涅槃最。不以除須發害他為沙門。時。首陀會天去佛不遠。以偈頌曰

  如來大智微妙獨尊

  止觀具足成最正覺

  愍群生故在世成道

  以四真諦為聲聞說

  苦與苦因滅苦之諦

  賢聖八道到安隱處

  毗婆屍佛出現於世

  在大眾中如日光曜

  說此偈已。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自思念。昔一時於羅閱城耆阇崛山。時生是念。我所生處。無所不遍。唯除首陀會天。設生彼天。則不還此。我時。比丘。復生是念。我欲至無造天上。時。我如壯士屈伸臂頃。於此間沒。現於彼天。時。彼諸天見我至彼。頭面作禮。於一面立。而白我言。我等皆是毗婆屍如來弟子。從彼佛化。故來生此。具說彼佛因緣本末。又屍棄佛.毗沙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皆是我師。我從受化。故來生此。亦說諸佛因緣本末。至生阿迦尼吒諸天。亦復如是。佛時頌曰

  譬如力士屈伸臂頃

  我以神足至無造天

  第七大仙降伏二魔

  無熱無見叉手敬禮

  如晝度樹釋師遠聞

  相好具足到善見天

  猶如蓮華水所不著

  世尊無染至大善見

  如日初出凈無塵翳

  明若秋月詣一究竟

  此五居處眾生所凈

  心凈故來詣無煩惱

  凈心而來為佛弟子

  舍離染取樂於無取

  見法決定毗婆屍子

  凈心善來詣大仙人

  屍棄佛子無垢無為

  以凈心來詣離有尊

  毗沙婆子諸根具足

  凈心詣我如日照空

  拘樓孫子舍離諸欲

  凈心詣我妙光焰盛

  拘那含子無垢無為

  凈心詣我光如月滿

  迦葉弟子諸根具足

  凈心詣我不亂大仙

  神足第一以堅固心

  為佛弟子凈心而來

  為佛弟子禮敬如來

  具啟人尊所生成道

  名姓種族知見深法

  成無上道比丘靜處

  離於塵垢精勤不懈

  斷諸有結此是諸佛

  本末因緣釋迦如來

  之所演說

  佛說此大因緣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