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 原文卷八【辯音菩薩章】
唐佛陀多罗译,《圓覺經》是《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的簡稱,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佛教大乘之經典。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全經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
辯音菩薩章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凈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凈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凈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凈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凈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凈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Pre:圓覺經 原文卷七【威德自在菩薩章】 Next:圓覺經 原文卷九【凈諸業障菩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