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第十七卷

《增壹阿含經》51卷,從1法而至11法 ,宣說法數,故名增壹

  增壹阿含經 第十七卷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四諦品第二十五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四諦之法。雲何為四。所謂初苦諦。義不可盡。義不可窮。說法無盡。第二者苦習諦。義不可盡。義不可窮。說法無盡。第三者苦盡諦。義不可盡。義不可窮。說法無盡。第四者苦出要諦。義不可盡。義不可窮。說法無盡

  彼雲何名為苦諦。所謂苦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名為苦諦

  彼雲何名為苦習諦。所謂習諦者。愛與欲相應。心恒染著。是謂名為苦習諦

  彼雲何名為苦盡諦。所謂盡諦者。欲愛永盡無餘。不復更造。是謂名為苦盡諦

  彼雲何名為苦出要諦。所謂苦出要諦者。謂賢聖八品道。所謂正見.正治.正語.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謂名為苦出要諦

  如是。比丘。有此四諦。實有不虛。世尊之所說。故名為諦。諸有眾生二足.三足.四足。欲者.色者.無色者。有想.無想者。如來最上。然成此四諦。故名為四諦。是謂。比丘。有此四諦。然不覺知。長處生死。輪轉五道。我今以得此四諦。從此岸至彼岸。成就此義。斷生死根本。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今有四諦法  如實而不知

  輪轉生死中  終不有解脫

  如今有四諦  以覺以曉瞭

  以斷生死根  更亦不受有

  若有四部之眾。不得此諦。不覺不知。便隨五道。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成此四諦。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法。多饒益人。雲何為四。第一法者當親近善知識。第二者當聞法。第三者當知法。第四者當法法相明。是謂。比丘。有此四法。多饒益人。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成此四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若如來出現於世時。便有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雲何為四。此眾生類多有所著。若說不染著法時。亦復承受。念修行之。心不遠離。若如來出現於世時。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是謂初未曾有法出現於世

  復次。阿難。輪轉不住。恒在五道。正使欲說法時。亦復承受。心不遠離。若如來出現世時。有此二未曾有法出現於世

  復次。阿難。此眾生類。恒懷憍慢。不去心首。若使說法。亦復承受。心不遠離。然復。阿難。此眾生類。恒懷憍慢。不去須臾。設復說法時。亦復承受。是謂第三未曾有法出現於世

  復次。阿難。此眾生類。無明所覆。設復說有明法時。亦復承受而不忘失。若復。阿難。說此有明.無明法時。而心意柔和。恒喜修行。是謂。阿難。若如來出現世時。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若有多薩阿竭現在時。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是故。阿難。當發喜心向如來所。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擔。亦當說持擔人。亦當說擔因緣。亦當說舍擔。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雲何名為擔。所謂五盛陰是。雲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名為擔

  彼雲何名為持擔人。所謂持擔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是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為持擔人

  彼雲何名為擔因緣。所謂擔因緣者。愛著因緣是。與欲共俱。心不遠離。是謂名為擔因緣

  彼雲何名為當舍離擔。所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比丘。名舍離擔。

  如是。比丘。我今已說擔。已說擔因緣。已說持擔人。已說舍擔。然諸如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念坐禪。莫行放逸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當念舍重擔  更莫造新擔

  擔是世間病  舍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  及舍非法行

  盡當舍離此  更不復受愛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舍離於擔。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生。雲何為四。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彼雲何名為卵生。所謂卵生者。雞.雀.烏.鵲.孔雀.蛇.魚.蟻子之屬。皆是卵生。是謂名為卵生

  彼雲何名為胎生。所謂人及畜生。至二足蟲。是謂名為胎生

  彼雲何名為因緣生。所謂腐肉中蟲.廁中蟲.如屍中蟲。如是之屬。皆名為因緣生

  彼雲何名為化生。所謂諸天.大地獄.餓鬼.若人.若畜生。是謂名為化生。是謂。比丘。有此四生。諸比丘舍離此四生。當求方便。成四諦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尊者舍利弗.尊者目揵連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

  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世間有此四人。雲何為四。所謂第一人者與結相隨。然內有結而不知。或有一人與結相隨。然內有結如實知之。或有一人不與結相隨。然內無結如實而不知。或有一人不與結相隨。然內無結如實知之

  諸賢當知。第一人者與結相隨。然內有結而不知。此二有結人中。此人最為下賤。所謂彼第二人與結相隨。內有結如實知之。此人極為妙。彼第三人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而不知。此人於二無結人中。此人最為下賤。所謂彼第四人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知之。此人於無結人中最為第一。諸賢當知。世間有此四人

  是時。尊者目連問舍利弗曰。有何因緣。有結相隨人。一人下賤。一人最妙。復有何因緣。此二無結人相隨。一人下賤。一人最妙

  舍利弗對曰。彼與結相隨。內有結如實不知。彼人作是念。我當作凈想。彼便思惟作凈想。當作凈想時。便起欲心。以起欲心已。便有貪欲.嗔恚.癡心而命終。爾時。不求方便。滅此欲心。便有嗔恚.愚癡之心而命終。目連當知。猶如有人詣市買得銅器。塵土垢坌。極為不凈。彼人不隨時摩抆。不隨時凈洗。然彼銅器倍更生垢。極為不凈。此第一人亦復如是。與垢相隨。內有結如實不知。彼便作是念。我當思惟凈想。已思惟凈想。便生欲心。已生欲心。則有貪欲.嗔恚.愚癡而命終。不求方便。滅此欲心

  彼第二人與結相隨。內有結如實知。我今可舍凈想。思惟不凈想。彼已舍凈想。思惟不凈想。彼以思惟不凈想。便不生欲心。求方便。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及者及。便無貪欲.嗔恚.愚癡。亦復無結而命終。猶如有人從市中買得銅器。塵垢所染。彼人隨時修治。洗蕩使凈。此人亦復如是。與結相隨。內有結如實知之。彼人便舍凈想。思惟不凈想。彼思惟不凈想。更求方便。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作證者教令得證。已無欲心.無嗔恚.愚癡而命終。是謂。目連。有此二人與結相隨。一人下賤。一人最妙

  目連曰。復以何因緣。使此二人不與結相隨。一人下賤。一人最妙

  舍利弗曰。彼第三人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而不知。彼便作是思惟。我不求方便思惟。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作證者而作證。彼人有欲心.嗔恚.愚癡所縛而命終。猶如有人詣市買銅器。塵垢所染。然不隨時洗治。亦不隨時修治。此第三人亦復如是。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不知。亦不作是學。我當求方便。滅此諸結。而有貪欲.嗔恚.愚癡之心而命終

  彼第四人不與結俱。內無結如實知之。彼便作是思惟。求方便。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作證者令作證。彼以無此結而命終。猶如有人詣市。得好銅器極凈潔。復加隨時修治。磨洗其器。爾時。彼器倍復凈好。此第四人亦復如是。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知之。彼便作是思惟。求方便。不獲者獲。不得者得。不作證者而作證。彼便無結使貪欲.嗔恚.愚癡。身壞命終。是謂。目連。有此二人不與結相隨。內無結如實知之。一人為上。一人下賤

  是時。尊者目連問舍利弗曰。何以故名曰結

  舍利弗曰。目連當知。惡不善法。起諸邪見。故名為結。或復有人而作是念。如來問我義已。然後與諸比丘說法。不問餘比丘義。而如來與比丘說法。或復有是時。世尊語餘比丘而說法。然不語彼比丘。如來說法。如來不語我與比丘說法。或有不善。或有貪欲。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恒在諸比丘前而入村乞食。不使餘比丘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或有是時。餘比丘在前而入村乞食。不使彼比丘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我不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目連當知。或復有是時。比丘作是念。我當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餘比丘先比丘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或復有時。餘比丘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彼比丘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我不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食已與檀越說法。不使餘比丘食訖與檀越說法。或復有時。餘比丘食竟與檀越說法。不使彼比丘食竟與檀越說法。不使我食竟與檀越說法。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當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說法。不使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說法。或復有時。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說法。不使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說法。不使我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說法。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諸比丘不知我犯戒。或復有時。彼比丘犯戒。諸比丘知此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不使餘比丘語我言犯戒。或復有時。彼比丘犯戒。餘比丘語言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彼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清凈比丘告我。不使不清凈比丘告我。或復有時。不清凈比丘告彼比丘言。彼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若有比丘告我者。當在屏處。不在大眾之中。或復有時。彼比丘犯戒。在大眾中告語。不在屏處。比丘復作是念。此諸比丘在大眾中告我。不在屏處。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俱不善

  目連當知。此諸法之本。興起此行者。名為結使。目連。復知諸有四部之眾。犯此行者。皆共聞知。雖言我行阿練若。在閑靜之處。正使著五納衣。恒行乞食。不擇貧富。行不卒暴。往來住止。坐起動靜。言語默然。彼比丘作是念。使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斯諸梵行者。恒來供養我。彼比丘雖有是念。然四部眾亦不隨時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未除故。見聞念知。猶如有人。一銅器極為清凈。復以不凈盛著銅器中。復以餘器蓋其上。持行詣國界。眾人見已。問彼人曰。君所持者是何物乎。我等欲得觀見。是時。眾人素既饑儉。謂呼。是好飲食。尋發器蓋。然是不凈皆共得見。此比丘亦復如是。雖有阿練若行。隨時乞食。著五納衣。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彼雖生此念。欲使諸梵行者。隨時來供養。然復諸梵行人。不隨時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法結使未盡故

  目連當知。諸有比丘無此惡不善法。結使已盡。見聞念知。雖在城傍行。猶是持法之人。或受人請。或受長者供養。彼比丘無此貪欲之想。是時。四部之眾及諸梵行者。皆來供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行清凈故。皆見聞念知。猶如有人有好銅器。盛好飲食。氣味極香。復以物蓋其上。持行詣國界。眾人見已。問彼人曰。此是何物。我等欲得觀見。時尋發看。見是飲食。皆共取食。此亦如是。比丘見聞念知。雖在城傍行。受長者供養。彼不作是念。使諸梵行者來供養我。然復諸梵行者。皆來供養之。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以除盡故。是故。目連。以此諸行故。名為結使

  是時。尊者大目揵連嘆曰。善哉。善哉。舍利弗。所以然者。我昔遊此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至彼車師舍。在門外默然而立。是時。彼工師手執斧而斫材。是時。更有長老工師有少事緣。來至此工師舍。是時。彼工師修治材板。是時。彼老工師而生此念。此小工師斫材如我意不。我今當觀之。是時。彼工師所嫌之處。彼工師盡取斫之。是時。彼老工師甚懷歡喜。而作是念。善哉。善哉。卿所斫材盡如我意。此亦如是。諸有比丘心不柔和。舍沙門行。心懷奸偽。不從沙門之法。性行粗疏。不知慚愧。強顏耐辱。為卑賤行。無有勇猛。或喜多忘失。不憶所行。心意不定。所作錯亂。諸根不定。然今尊者舍利弗觀察性行已。而修治之

  諸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傢學道。甚恭敬戒。不舍沙門賢聖之法。無有幻偽。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人意。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聞尊者舍利弗語已。便自承受。亦不忘失。猶如若男.若女。端正無雙。極自沐浴。著好新衣。用香塗身。若復有人。復加以優缽華。持用奉上。彼人得已。即著頭上。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此亦如是。若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傢學道。恭敬於戒。不失沙門之法。無有幻偽。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人意。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從尊者舍利弗聞是語已。甚懷歡喜。不能自勝。而受其教。如此諸族姓子說此法教

  爾時。諸賢各各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果。雲何為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世間有此四人。亦復如是。雲何為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熟而似熟。

  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來行步不行卒暴。眼目視瞻恒隨法教。著衣持缽亦復隨法行步。視地不左右顧望。然復犯戒不隨正行。實非沙門而似沙門。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盡壞敗正法。根敗之種。是謂此人生而像熟

  彼人雲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視瞻不端。亦不隨法行。喜左右顧視。然復精進多聞。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儀。見少非法。便懷恐懼。是謂此人熟而像生

  彼雲何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行步禮節。亦復不知出入行來。亦復不知著衣持缽。諸根錯亂。心著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門而似沙門。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敗之人。不可修飾。是謂此人生而似生

  彼雲何有人熟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行步不失時節。看視不失威儀。然極精進。修行善法。威儀禮節皆悉成就。見小非法。便懷恐怖。況復大者。是謂此人熟而似熟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之人。當學熟果之人。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日空中有隨嵐風。設復有飛鳥至彼者。若鳥.鵲.鴻.鵠值彼風者。頭腦.羽翼各在一處。此間一比丘亦復如是。舍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時三衣.缽.器.針筒六物之屬各在一處。猶隨嵐之風吹殺彼鳥。是故。諸比丘。當修行梵行。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知。有此四鳥。雲何為四。或有鳥聲好而形醜。或有鳥形好而聲醜。或有鳥聲醜形亦醜。或有鳥形好聲亦好

  彼雲何鳥聲好而形醜。拘翅羅鳥是也。是謂此鳥聲好而形醜。彼雲何鳥形好而聲醜。所謂鷙鳥是也。是謂此鳥形好而聲醜。彼雲何鳥聲醜形亦醜。所謂兔梟是也。是謂此鳥聲醜形亦醜。復有何鳥聲好形亦好。所謂孔雀鳥是也。是謂此鳥聲好形亦好。是謂。比丘。有此四鳥。當共覺知

  此亦如是。世間亦有四人似鳥。當共覺知。雲何為四。於是。或有比丘顏貌端政。出入行來。著衣持缽。屈申俯仰。威儀成就。亦復不能有所諷誦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承法之教。亦復不能善諷誦讀。是謂此人形好而聲不好

  復有何等人聲好而形醜。或有一比丘出入行來。屈申俯仰。著衣持缽。威儀不成就。恒好廣說。然復彼人精進持戒。聞法能知所學。多聞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義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復彼法善持善誦。是謂此人聲好而形醜。

  彼復有何等人聲醜形亦醜。或有一人犯戒.不精進.不多聞。所聞便失。彼於此法。應具足行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謂此人聲亦醜形亦醜。

  彼何等人聲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顏貌端政。出入行來。著衣持缽。不左右顧視。然復精進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見小非法。尚懷恐懼。何況大者。亦復多聞。所受不忘。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之法。善諷誦讀。是謂此人聲好形亦好

  是謂世間有此四人。在世間者。當共覺知。是故。諸比丘。當學聲好形亦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雲。雲何為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雲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

  彼雲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厘之失。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復不修行契經.本末.授決.偈.因緣.譬喻.生經.方等.未曾有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隨。亦好與他說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復不雷。或有一人顏色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復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復不與他說法。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復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人亦雷亦雨。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諦.饒益.阿難  重擔.四生.結

  四果.隨嵐風  四鳥.雷在後